正文 初中文言文自讀與歸納能力的方法與改進措施(1 / 2)

初中文言文自讀與歸納能力的方法與改進措施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蔣麗

摘 要: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學中一種藝術形式的體現,無數傳唱千古的佳作,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流傳。時至今日,文言文依然是膾炙人口的語言,在人們不經意間,口中總會流露出那麼幾句文言文。一些初中生在學習文言文時,總會把學習文言文當做一種任務完成,如同學習外語一般感覺很繞口。隻有應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活學活用,才能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水平。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 自讀與歸納能力培養 改進措施

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關鍵在於多讀、多看、多寫,真正理解文言文含義。教師要多指導學生對文言文作品做適當的鑒賞,讓學生體會文言文作品的整體美,培養自讀能力,感受文中之雅。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當今時代,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古代文學越來越不重視,逐漸忽略了那些經過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章,今天,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多年來,教師講授文言文時都是按照一個流程,介紹寫作背景、朗讀文言文、翻譯文言文。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弊端,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大汗淋漓,學生聽得迷迷糊糊。教師講解文言文翻譯時,學生忙著記個不停。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教學效率低,更遠遠達不到文言文教學目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轉變這種模式任重而道遠。文言文字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整篇文章的精髓都在於這些文言文字,受優美文字的熏陶,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如果總是把教學重點放在字詞的翻譯上,就丟失了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對文言文字詞準確的理解,雖然是學習文言文的目標之一,但並非僅此而已,學生還需具備文言文歸納總結能力。大多數納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有十分顯著的文學性,對人物性格的構思,作者的人生觀、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和信仰等,在文章都表達得十分明確。例如《愛蓮說》,其文學價值不言而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明確教學目標,在指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對此作品進行分析。想象文中的情景環境,體會文中作者對蓮的情有獨鍾,這是學習文言文的最終目標[1]。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其次根據學習方法學習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文言文有些詞義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利用這一點,文言文與學生之間的陌生感就會消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創新,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準備與課文有關的學習資料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不斷完善,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多給學生看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圖片材料,再為材料配上背景音樂或背景朗讀,在此情此景下,學生一定會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2.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權

讓學生預習時利用相關資料,查找相關信息。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並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同學相互討論得出答案,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或是讓學生大聲地激情朗讀,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太多現代文,基本沒有機會接觸文言文,文言文與學生使用的語言較遠,學生總是抱著與自己無關的心態學習,大聲朗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