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如《荷花》的第三自然段,教學這一段時可先讓學生朗讀全段,然後讓學生發散思維,看還能想象出哪些樣子的荷花,加以描述。再把自己描述的和課文比較,看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裏。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發展思維的天地,引導他們學會多向思維,使他們的思維觸角伸向更廣闊的領域。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能力
創造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沒有創造,人類就不會進步。愛因斯坦說:“沒有想象力的靈魂,就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台。”教師沒有理由將文本看死,應當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蘊涵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結尾,或是在中間。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空白,開啟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自由暢想,自由發揮,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濃厚的情感,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力就會在這樣的訓練中得以迅猛發展。
2.培養學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創新。隻有具有批判精神和質疑精神的學生才會勇於突破常規,敢於挑戰權威,最終有所創新。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促使學生勇於發表意見,大膽說“不”,敢於挑戰教材,對學生的這些表現、精神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對學生的觀點,教師要充分給予尊重。老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發言不準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錯誤,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麵做得比老師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就如同雞蛋孵化成小雞,一旦溫度達到一定的條件,創新的小雞就會破殼而出。
3.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就是標新立異,是對思維定勢的否定。作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更體現出固有的獨創性和新穎性。求異是兒童的天賦,他們樂於表現得與眾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聽講、被動回答問題的局麵,使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真正進入到“創造”的世界。我們要充分利用《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等教材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與培養。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效益的因素多種多樣,為了讓語文課堂更加高效,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先進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在教學中大膽實踐,不斷反思,勤於總結,進而努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