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造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1 / 2)

打造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朱卉

素質教育著眼於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語文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決定人才素質品格。語文素質是人的文化素養的主要標誌,在人才成長過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質核心的部分。現今中國,教育的發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避免以往課堂教學中落後、呆板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在趣味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趣味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可以從兩個方麵進行。

1.增強課堂語言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重點。為了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目標,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係,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筆順規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揮趣味語言這一潤滑劑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回”字時,一些學生老是喜歡先封口後寫裏麵的部分。課上,我按照學生錯誤的筆順把這些字寫在黑板上,並風趣地說:“你們也太不禮貌了。明明見爸爸回來了,還先把門關上,叫爸爸怎麼不生氣?”學生聽了,個個心領神會。

2.刻意求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新事物的好奇是每個人共同的心理。學生對一成不變、千篇一律的教學是最厭煩的,尤其是每次語文課上一些教師總是先作者介紹,再介紹時代背景,後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模式,讓學生不厭其煩。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必須根據教學內容運用新穎別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覺有新意。一位教育專家曾說:“要讓你的每一節課都要有新東西——即使隻是一個新詞彙。”在課堂教學中,迎合小學生的求新心理,不斷給學生展示燦爛而又鮮活的知識新天地,這樣的教學行為必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上課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投入,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深刻明白他們的學習目標是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顯,思維是語言的內在,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因此,教師在培養小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須將思維能力的訓練置於重要地位,將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有機結合。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萌生強烈的動力,學習上更加執著,更能不斷探索,勇於思考。因此,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學方法的設計,應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考慮他們的經驗水平,力所能及地激發學生對新學知識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在語文課堂上興趣盎然,不斷閃現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