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傳景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現在大力提倡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走向素質教育的“金鑰匙”,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最佳方法。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反思以往的“滿堂灌”、“一言堂”的低效課堂,我的感慨很多,困惑也很多。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下麵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方麵做的一些探索與嚐試。
一、課前認真備課
要構建高效課堂,首先備課要充分。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我每上一節課前,都要讀多遍閱讀教材,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等方式研究教材,從而吃透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製定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把握住課文的重難點,並且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
比如我在備《甜甜的泥土》一課時,想要設計一個開頭就吸引學生的導入語,我上網大量查找關於母愛偉大的相關資料,後來找到了四川汶川地震時母親用身體保護自己孩子的感人事跡,我就找了一位讀書很有感情的學生,讓她給同學們深情地誦讀,為了能夠更好地表達感情,我又找了配樂和相關插圖,並指導那位同學把母愛的偉大之情聲情並茂地讀出來,為的是深深感染每位同學,讓他們能迅速進入課文,從而主動探究這課描述的是一種怎樣的母愛。結果,上課時,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音樂和插圖,那位同學果真讀得很動情,許多同學潸然淚下。我內心很高興,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後大部分同學都領會了文章的主旨。
二、緊緊抓住課堂四十分鍾,努力向四十分鍾要質量
1.讓學生有緊張感
要讓每位同學清醒地認識到每節課隻有四十分鍾,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和思考。出示教學目標後先讓學生讀書,讓學生從讀書中領悟,然後通過同桌或前後位的同學合作交流,大部分問題能夠解決,因為語文課堂上的許多問題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再有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探討交流,鼓勵有創意的想法。我在上《窗》一課時問道:“小說的結尾寫道:他看到的隻是光禿禿的一堵牆。你讀到這一句,你是不是受到心靈的震撼?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在和同桌充分溝通交流後,有位男生起來彙報道:他現在了解到了人性的黑暗麵,並且說在這之前他是從來沒想到過的。我當時很驚喜,這說明他認識很深刻。我就及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其他同學都爭著發表獨到見解。生怕自己沒機會表達了,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2.精講精練
因為課堂時間很有限,要想在短短的一節課裏達到高效,就必須抓住重點精講,精講就是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這要求老師從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的疑難之處入手,重點講解;教給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在上《孔乙己》一課時,在讓學生分析第一部分環境描寫時,討論了第一段是從空間、時間、人物及其相互關係等方麵介紹孔乙己活動的社會環境的。但第二、三段說“我”的職務與社會環境有什麼關聯?這個問題,大部分同學抓耳撓腮,無從回答。看到這種情形,我就及時給予點撥:勾畫出了那個時候的社會風情。實際上第一部分內容是為寫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作鋪墊的。這樣學生都明白了。同時我布置了一個關於描寫環境的片段練習,讓學生掌握寫什麼樣的事情就應當有什麼樣的環境描寫。學生的疑難問題解決了,教學目標達到了,課堂當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