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章鎮
摘 要: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 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 朗讀訓練 培養興趣
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涵養我們的精神。葉聖陶曾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以訓練之。訓練的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批)。語文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教學之成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當做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縱觀閱讀現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整日浸泡在教科書與題海之中,學習與考試的重壓已使他們難以感受到讀書的樂趣,逐步失去讀書興趣。即使有些學生還在閱讀,也是一種盲目讀書。他們不會辨識圖書,缺乏科學的讀書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麵入手。
一、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閱讀可分為精讀和略讀。精讀就是仔細地讀,它要求閱讀時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注意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描寫方法及遣詞造句等。在課堂教學中練習精讀可以讓學生積累閱讀經驗,養成深入閱讀的良好習慣,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語言材料,為略讀打下基礎。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如有些隻讀標題,有些隻讀開頭,有些隻讀結尾,有些隨意抽讀。學生一旦能區分開哪些可精讀,哪些可略讀,就向能力的培養邁進了一步,閱讀就不再是難題。
二、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
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基礎。我們可以配合教學要求,選用恰當的閱讀形式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訓練學生朗讀的方式如下:
1.範讀:教師示範朗讀。教學詩歌、散文、文言文時,通過朗讀磁帶和教師正確的語調,豐富的感情,節奏的抑揚頓挫,速度的快慢,給學生找出一個朗讀的榜樣,激發學生的興趣。
2.領讀: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閱讀會遇到障礙,不得要領。教師通過領讀讓學生感知規律和技巧,讓學生消除閱讀文言文的恐懼心理。
3.個別朗讀。學生的個別朗讀,可以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反饋一定的信息,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4.齊讀。一般短小的課文,氣勢較強的段落、句子讓學生齊讀,這樣可以使學生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因為它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後進生的閱讀興趣。
5.默讀:讓學生隻用眼,不出聲,不動唇進行閱讀。它是一種主要的讀書方法,它不受閱讀速度的限製,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便於思考,從而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這種方法的運用,既培養了學生閱讀興趣,又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打下了基礎。
6.速讀:快速閱讀。小說類的課文篇幅長,教學時間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製約,要求學生速讀。我們要求學生掌握技巧,提高效率,找中心,抓重點,掌握文章大意。指導學生掌握速讀技巧,不僅可以提高課內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加快課外閱讀的速度,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麵,快速而有效地獲得各種有價值的社會信息。快速閱讀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記憶力和思維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