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香飛上語文(2 / 2)

再如《項脊軒誌》主體閱讀教學階段的主問題設計:你認為課文中最讓你感動的細節是什麼?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讓學生找出相關語句並翻譯,並擬個小標題,教師點評,師生共同形成細節圖:幽靜恬美的月夜桂影圖,東犬西吠的家道衰落圖,至親至愛的母扣門扉圖,如在昨日的大母過餘圖,物是人非的追憶亡妻圖。通過這樣的主問題設置,學生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鞏固了所學文言字詞,並說出了個性解讀,理解了作者“歡愉慘惻”的情思,探究了細節描寫的精妙,掌握了本文寫作上“事細而情深”的特點。

三、深問,層層遞進,注重留白藝術

盧梭說:“教育的問題不在於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於教他怎樣去發現真理。”在深化階段,可采用深問的提問形式,層層遞進,以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尋文章的主題、意義,製造教學波瀾,形成教學高潮。同時,注重留白藝術,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有所問,有所思,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發現問題的意識和批判創新的能力走出課堂,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真正發展。

如在深化階段,《聲聲慢》的主問題設計:比較閱讀《一剪梅》和《聲聲慢》,一首是前期作品,一首是後期作品,你能分辨出來嗎?請說明理由。在品讀愁情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比較李清照前期後期不同的詞風,層層遞進,以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習。一般詩詞的教學設計會把寫作背景放在詞作賞析前,雖然表麵看教學思路清晰明了,但學生的思維並沒得到訓練。我嚐試把寫作背景放在賞析之後,在賞析過程中,我隻字未提背景,果然有學生產生疑問:“老師,為什麼兩首詞作都是同一作者描寫愁,會有如此不同呢?”我啟發道:“同樣的雁,兩首詞中描寫是否一樣呢?”學生答道:“不一樣,‘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有學生豁然開朗地說道:“詞人境況不一樣。”接著展示詞作背景,學生印象就更深刻了。“踏花歸去馬蹄香”是繪畫上的留白藝術,主問題設計注重留白藝術,就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空間,讓學生深入發掘、思考,這樣,從“描述‘次第’,探討愁情”,到比較詞人前後期詞作,再到知人論世,整個教學主問題被串聯,形成了一張縝密的思維網。

又如《將進酒》的主問題設計:林庚在《詩人李白》一書中評價李白是多麵的人,通過本詩歌的學習,你從詩中讀出怎樣的李白,並在屏幕上顯示“?搖 ?搖的李白”。用林庚評價李白的話引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給學生留下思維空白處,讓學生自主感悟、寫作。這樣設計,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帶著發現問題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走出課堂,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求知感、創造感和成就感。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更是一種技巧。“主問題”設計的藝術化,可以使閱讀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閱讀教學這一花園,讓學生盡情地發現美、鑒賞美和創造美,欣賞那滿園花朵的璀璨,領略那暗香浮動的美景,讓冷香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35-54.

[2]任明新.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J].中學語文教學,2007,08:23-24.

[3]王玉強.深度教學——構建優質高效課堂的方法[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08:86-88,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