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高中體育教師要善於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改革。這些模式有的趨於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趨於師生關係,有的趨於學生之間的關心,有的趨於教學內容,有的趨於教學安排,有的趨於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圖解觀察,在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追求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從追求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例如,要讓學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懂得人體運動的基本規律和人體形態結構,從而選擇跑步、彈跳最合理的姿勢和用力的科學方法。教師要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創造有利條件,在進行講解示範和輔導時,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上都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把所學知識變成感知。
3.注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對學生體育感情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自己原有的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範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這樣在較大程度上能滿足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特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區別對待成為可能。通過高中體育學習,學生能掌握2~3項自己喜愛的運動技術、技能,既發展學生個性,又使學生掌握從事體育活動和享受體育活動的方法,為終生堅持體育活動奠定基礎。例如,對晨練活動的改革。高中很大部分學生是寄宿製的,學校一直堅持出早鍛煉,但內容和形式上比較陳舊,長期以來以全校為單位,采用集體做一套操或追求整齊劃一的集體跑步的做法,難以激發學生參加晨練的欲望。為此可以打破原來“整齊劃一”的做法,以寢室為單位進行有氧健身跑練習,由學校規定多條健身跑路線,規定一定距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跑的線路、速度和距離,這樣可滿足學生對晨練的欲望。
麵對體育教育的改革,高中體育教師要正確領悟到這是新時期的嚴峻挑戰,要有強烈的緊迫感,把這種挑戰視為發展自己的大好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用發展的觀點變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提高培養教育人才的質量,努力成為“複合型”體育教師,以此實現高中體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鄭賀.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體育科技,2012.
[2]李金梅.關於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J].體育科學,2014(5).
[3]李樹怡.21世紀我國體育教學目標的研究[J].體育教學,2010(1).
[4]張強.體育教學改革改什麼[J],中國學校體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