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落實,求高效,重反饋
第三輪的強化訓練仍然安排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4月21日—5月10日,第二階段在5月17日—5月23日,重點要做好如下三件事:
(一)根據高考試卷的題型、題量、分值、要求等集中訓練多套高考模擬試卷,通過練習,及時發現問題、查缺補漏,回歸書本,溫故知新。旨在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和訓練良好的競技狀態,進一步強化重要的公式、定律、規律。對題型、題量、難度的控製,通過不同層次要求的試卷訓練,使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從而從容地走進高考考場。
(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解題都是從審題開始的,審題過程是提取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過程,它不但包括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而且包含嚴肅認真細致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提高審題能力不僅是應試的需要,而且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高考強調要增加應用性試題,這類聯係實際的試題往往閱讀量較大,對審題能力的要求更高。審題時要克服隻關注那些給出具體數據的條件,而忽視敘述性語言的推敲。那些敘述性語言中有些就是“關鍵詞語”,能否準確地發現並理解關鍵詞語,是審題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現。所謂關鍵詞語,可能是對題目涉及的物理變化的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對研究對象、物理過程的界定。如:“恰好”、“可能”,“一定”,“正在”,“最大、最小”,等等。忽略了關鍵詞語往往會使解題過程變得盲目,思維變得混亂。
(三)培養學生高效的答題方法。每年在高考結束後,很多考生都帶有遺憾,尤其是對理科綜合卷,有的因時間分配不合理,使得後麵的題目沒有時間做;有的因審題不清,遺漏條件或答非所問,使得整個思路出錯;有的因答題不規範,造成大量失分;還有的因過度緊張,造成考場上思維“休克”現象。種種現象導致考生在高考中不能充分發揮“真才實學”。
總之,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隻有大家齊心協力,積極備考,才能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