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見血的匕首(2 / 3)

朱元璋與陳友諒的較量,就像拉鋸戰一樣,一上一下。此時北方軍事形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龍鳳”的實權落入劉福通手裏。元軍也發動反攻,結果小明王落入元軍。朱元璋不顧劉基的勸阻,決意要救小明王,陳友諒卻乘機發動戰爭,與朱元璋決一死戰。為此,陳友諒強行征集大量農民和市民為兵,趕造數百艘戰艦,以備出戰。

龍鳳九年(1363年)四月,陳友諒傾巢而出,水陸大軍號稱六十萬。如果他趁應天空虛,長驅直入,朱元璋很可能來不及調兵布防,受到致命打擊。可是,由於上次在應天吃了大虧,陳友諒心懷顧忌,不敢直奔應天,卻決定先拿下軍事重鎮洪都(今江西南昌)。他率大軍將洪都層層包圍,發起猛烈進攻。駐守於此的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分派諸將防守各門,拚死抵抗,陳友諒攻了一個多月,也未將城池攻破。洪都猝然被圍,與外界的聯絡被切斷。朱文正派人於夜間駕小漁船潛出水關,晝伏夜行,於六月趕到應天。朱元璋一時不易調集足夠兵力,便對來人說:“回去告訴文正,再堅守一個月,我就會親率大軍趕到。”來人返回途中,被陳友諒抓獲,陳友諒許以高官厚祿,讓他招降洪都軍民。他假意答應,等被帶到城下時,卻高呼道:“我已到應天見過主公,主公讓大家堅守,援兵很快就到!”話剛說完,就被陳友諒的軍士刺死。

麵對陳友諒的大肆興兵,朱元璋匆忙在應天集結兵力。七月初,朱元璋親率舟師二十萬,溯江西上。途中分派兵力,切斷陳友諒歸路。此時,陳友諒圍攻洪都已達八十五天,他聽說朱元璋率援兵趕來,怕腹背受敵,便解除了對洪都的包圍,到鄱陽湖迎擊朱元璋軍。

“草昧英雄起,謳歌曆數歸。風塵三尺創,社稷一戎衣。”曆史上的一次大戰役就要爆發了,這首詩歌寫的雖是唐代時的事,但用在此卻也是恰到好處,鄱陽湖決戰,血雨腥風,極其慘烈。就這樣雙方遭遇在鄱陽湖,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拉開了帷幕。

朱元璋率軍進入鄱陽湖後,告誡眾將士,在雙方交戰中,要做到“兩軍相鬥,勇者勝”、“諸將士要奮勇殺敵,隻能前進,不許後退,消滅陳友諒就在今日。”七月二十日,兩軍水師首戰在康郎山(今江西鄱陽湖內廉山)拉開序幕,從兩軍力量來看,陳友諒兵多、艦大,地處上遊,而朱元璋則人少,艦小,且在下遊,明顯地處於劣勢之中,但是朱元璋懂得團結將士、士氣旺盛,戰鬥力就會提高。於是,他把自己的戰艦分成十一隊,每隊武器配備齊全,而且每艦又分幾層次,遇到敵軍大戰艦時,先發火器,再射弓箭,等到靠近之後,再短兵相鬥。第二天,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雙方短兵相接,徐達身先士卒,率部擊敗敵前軍,軍威大振,士氣倍增,湖麵上,“喊殺聲震天動地,箭如雨點,炮聲如雷,刀光火光飛舞,江水似波濤,百裏之內,殺得連湖水都紅了。”

戰鬥就這樣激烈地進行著,朱元璋這方的軍隊突然有點失利,很是危難,但朱元璋手下的戰將是極其勇猛的。在答應一戰將替換自己戰袍的要求之後,朱元璋才獲救,這一戰他雖然打贏了,但打得特別艱苦。陳友諒損失將士六萬多人,朱元璋也戰死將士七千多人,還損失了程國盛、宋貴、陳兆先、韓成等一批驍將。戰鬥進入第三天時,朱元璋仍親自指揮,雙方打得天昏地暗,朱元璋的幾名英勇部將壯烈犧牲,大軍被迫後退。郭興建議加大火攻,於是,他即刻下令常遇春征調七條漁船裝滿蘆葦、火藥等易燃物,乘著黃昏起風的時候,將這些漁船點著,衝進陳軍大寨。熊熊大火將陳友諒的幾百艘戰艦燒毀,頓時烈火熏天,湖水盡赤,死者大半。朱元璋將士乘勢猛攻,斬敵二千,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陣亡。他驍勇、善戰、有智有謀,失去他,陳友諒等於失去了一條臂膀,心情非常沮喪。

陳友諒也不甘示弱,為了擺脫不良戰局,他利用自己人多勢眾、戰艦大的優勢,頻頻進攻,不給朱元璋喘息之機。仗越來越難打;戰鬥進入白熱化,這時,朱升向朱元璋建議:“陳友諒此次傾國兵而來,人多但糧少,不能持久作戰,我軍應結營於南湖嘴,以斷絕敵人的進出之路。等待他糧盡人馬疲憊,進退兩難之時,我軍再前後夾擊,必克敵製勝。”朱元璋認為他的建議是正確的,於是,令常遇春、廖永忠統舟師截住鄱陽湖口,而他移師左蠡(今江西都昌西北),然後移師湖口。

在與陳友諒激戰的日日夜夜中,朱元璋親自指揮戰鬥,幾次身邊的衛士全部死光,他仍不離其位,激勵著將士奮勇向前,始終與將士們戰鬥在最前沿,使部隊始終保持著激昂旺盛的鬥誌。戰爭後期,他下令將漢軍俘虜全部釋放回家。他的做法深得軍心、民心、人心,與陳友諒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他能夠打勝這次戰役的一個重要因素。

世人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縱觀曆代功成名就之士,無不鼓勵下屬講真話,講直言。假如一個人聽到忠言而感到逆耳,最終會招致失敗的。陳友諒就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聽不得半句話,所以他在戰爭中屢戰屢敗,損兵折將。不得已,他一改往日獨斷專行的作風,召集部將,征求他們的意見,采用了右吾將軍的建議,決定焚舟登陸。曾建議過的左吾將軍怕陳友諒問罪,率部投降了朱元璋。右吾將軍見此,想想覺得陳友諒大勢已去,也率部投降了。朱元璋抓住這個機會奪取了蘄州、興國,然後坐鎮湖口,決定與陳友諒作最後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