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嬴政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全盤接收法家理論,而是加以分析地兼容並蓄。在深入研習和吸收法家學派的學說時,秦王政所遵循的惟一原則便是看能否實用。看是否實用,就是看是否適合自己所處的地位和所處的曆史大背景。當時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家思想占據著統治地位,自從法家學派的傑出代表商鞅被施行車裂之刑後,法家一直默無聲息,遠遠不如其他學派那麼活躍。但秦王政此時偏偏爆出了一個冷門,尊崇法家、漠然無儒,而這恰恰是適合當時曆史發展需要的。由此可以說,秦王政當時的選擇是頗具不凡的,是一個偉大的思想選擇,是他充分認識自己、認識時代的明智之舉。
嬴政通過豐富學識確實達到了自強和提高自己的目的,單是日後“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一天不閱完一百二十斤重的文件不休息(《漢書·刑法誌》)的曆史記載來看,他是秦國曆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曆史上少見的具有很高的文字水平、理論功底和決斷政事能力的君主,這些都應該歸功於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即師從於呂不韋學習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嬴政也算得上是一位聰明好學的學生。
另一方麵,呂不韋還請來了名師高手,給嬴政傳授武藝。一天,呂不韋打聽得有個白胡子老頭叫華山尊者,武藝高強,人品又好,如果能請來做嬴政的師傅,既能傳藝習藝,又能做個貼心保鏢,那麼一切無憂矣。呂不韋算盤打得好,不過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請到華山尊者,還帶來了一個高徒與嬴政做陪練。嬴政除了跟華山尊者練武,平日還喜歡騎獵、賽馬、舞劍。這樣,嬴政練就了一身好武功。身體素質大有長進,再也看不到昔日在趙國飽受磨難的羸弱身影,而是成長為一個堂堂正正、身材魁梧的七尺男兒,體壯如牛,精神抖擻飽滿,精力充沛,正是做皇帝的強悍身體保證。
事情正如呂不韋所料,果然在嬴政十五歲的時候發生了刺客事件,有唐遂和馮威叛亂,竟然刺殺到秦王的永年殿,幸虧有華山尊者的保駕護衛,才化險為夷,撿回了秦王一條人命,代價是付出了華山尊者。之後,王室更加加強了對秦王的保護,而嬴政也更加認識到了自強的重要性。
從這兩個方麵來說,自強從自信始,自信為自強充足了底氣,兩方麵結合,從而打造了秦始皇作為一個成功者應具備的本領,而且還顯示了秦始皇突出的人格魅力,也為後來吸引人才奠定了基礎。
至於自立,那是本書後文中要談到的一個問題。
秦始皇從橫空出世到遭遇險境,並在逆境中修身煉誌,造就了他非凡的隱忍能力。加上他心中奔湧著黃金血脈,胸懷一個統一天下的偉大計劃,一夕歸國,又逢上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秦始皇穩穩地抓住了,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打造完美人生,從而使他定位到一個偉大帝王的基座上,必然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一旦始皇親政,他就折射出了他特有的光芒,從而有“寶劍出鞘暗寰宇,英雄橫世掃天下”的氣魄!雄哉,始皇!壯哉,始皇!偉哉,始皇!祝你走好親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