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要成就大事者,都離不開一個“算”字,這一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天下成事者都屬於心中有謀算的人。秦始皇在從事自己人生計劃時,最大的特點是做自己心中最有數的事,因此他力戒閃失,力戒魯莽,這是他成功的一大砝碼,其中滲透著他深厚的“算計”。
修身養性,《孟子》中這段關於“大丈夫”的言論最為經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之為大丈夫也。”一個人誠能達到此程度,經過修身養性,而增益其所不能,那麼,萬事皆可做了。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按古人的說法是經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麼幾步,可見“修身”是排在首位的,其重要性便由此可知了。嬴政少年磨難,鍛煉了他的心誌和非凡的隱忍能力,加上他的“黃金血脈”,然而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成業還得有一個“三步曲”,這就是“自信、自強、自立”。
先說自信。凡成大事者,首先必須自信,自信才能自強,自強才能自立。要創立自己的事業,要打造一個完美的成功,沒有自信是不行的,必須把自卑壓下去,把自信提上來,使自信成為發自骨子裏的力量,一往直前。就像那不屈的飛蛾,錯把明燈當太陽,一次次向理想的“太陽”衝擊,結果燒得焦頭爛額,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因為它的信念是飛向理想的太陽,不達目的不罷休。作為人,更要有飛蛾那種執著的信念。
秦始皇嬴政的信念,也並非天生就有的,而是慢慢培養出來的。想想他在趙國那些飽受屈辱的日子,八年,就像驢子拉磨一樣循環往複,沒有盡頭,沒有天日,將原有的那一點點自信心也消磨掉了,除了一線求生的希望,再無苛求。後來回到秦國,很快又貴為太子,通過讀那本黃金譜牒的家世教育,秦王政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如此顯赫的黃金世家,如此輝煌的家族曆史,驅散了秦王政長久以來鬱積於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像他這樣有高貴血統的人,過去竟然飽受淩辱,這種感受促使他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強烈的複仇欲望;此時,先輩的豐功偉績又給了他強烈的感召力,這馬上激起了他建功立業的願望——他要踏著先輩開辟的東進之路,超越先輩,做一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業績,為這個黃金世家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從他那黃金世家的顯赫家譜裏,秦王政獲得了自信,從這裏他邁出了將來建功立業的第一步。
正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所以我們立業首先必須確立自信,從秦王政這段心理曆程來看,我們也能發現,自信是我們謀事做人的最起碼的必備條件。因此有人說,自信是成功人士心中的一座堡壘,隻有堡壘不被攻破,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裏有一個著名的“跳蚤信念”可供參考:桌上玻璃缸內放有一隻跳蚤,缸口用紙片蓋住,每次一拍桌子,跳蚤就會直往上竄,直到撞到紙片掉下來;但一次次地跳,跳蚤都衝不過紙片,也就跳低了,不到觸及紙片就掉了下來,因為它已經失去了跳出去的信念。當紙片一撤,由於沒有了當初的信念與衝勁,跳蚤就再也跳不出玻璃缸了。人也如此,本來自己能跳出“玻璃缸”,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使他喪失了信念,也就不相信自己能跳出“玻璃缸”。這不是真正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應當是發自骨子裏、永不被壓製、永不被摧垮的力量。
因此,我們要樹立一種真正的、發自內心的自信,讓自信成為心中一座永不攻破的保壘。秦始皇嬴政所遭受的磨難也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等逆境,都不要產生自卑,要養晦待時,自強不息,隻要充滿自信並開拓進取,幸運之神的腳步遲早總會到來的。
說到自強,有一首歌叫《男兒當自強》,可謂唱出了男兒的氣質和心聲。堂堂七尺男兒,為頂天立業舍金玉之軀,不為一身空朽作糞土。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鬆,是男兒就應當自強,不應被任何事情嚇倒,不怕被任何人打倒。要自強一是要長見識、學知識,二是要長本領、長能耐。秦始皇日後能體壯如牛,學識淵博,並用法家思想來統治天下,得益於他這時期的勤學苦練以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