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隻會讓他更加討厭你(1 / 3)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大智者善於“藏”,而愚者就不善於“藏”,而使之過於“露”。有言道:“藏巧於拙,寓清於濁”“藏才隱智,任重道遠”。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堪當大任的力量。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水必湍之。古往今來,多少有才能的人,自恃才高,聰明過人,便任性而為,結果不僅沒能立身揚名,反而身陷困境,明楊慎在《韜晦術》中說:“英雄多難,非養晦何以存身?”所以,你若是英雄,就應深明此理,必要時裝一裝糊塗,以求自保,才能談及其他。

韜光養晦是存身的良方

西方有句諺語:盡管星星都有光明,卻不敢比太陽更亮。

曆史上的薛道衡、楊修的悲慘下場便是最好的例證。

隋煬帝楊廣,雖是個弑父殺兄、驕奢淫逸的暴君,卻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和詩歌,而且他頗為自負,認為自己是當朝第一詩人。有一次,司隸薛道衡寫了一首《昔昔鹽》的五言詩,被朝野上下一致稱讚,尤其是詩中的“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一聯,更是得到極高的評價,而被廣為傳頌。隋煬帝聞知後,頓時妒火衝天,後來便抓住薛道衡的一點過失,將其殺害了。事後,楊廣還惡狠狠地說:“看你還能作‘空梁落燕泥’嗎?”

至於三國時期的楊修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對於這個“聰明絕頂”的謀士之死,明代作家馮夢龍在《智囊》中評道:“楊修聰明才智太顯露了,所以引起曹操的嫉恨,這樣他還能免於災禍嗎?晉代和南朝的皇帝大多數喜歡與大臣們賽詩比字爭高低,大家都汲取了楊修慘遭殺害的教訓,所以大文學家鮑照故意寫些文句囉嗦拖遝的文章,書法家王僧虔用拙劣的書法搪塞,這都是為了避免君主的殺害。”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機智聰明的人不要處處在上級麵前露出“比上級強、比上級先懂得什麼”的樣子,否則將遭到嫉恨而招致禍害。

當然,在現代文明社會裏,像楊廣、曹操那樣草菅人命的暴君已不複存在,但剛愎自用、妒賢嫉能的人卻大有人在。麵對這樣的上級,你如果鋒芒畢露,逞強顯能,顯得比他高明的樣子,那麼必然會遭到他的嫉恨,輕者會給你“小鞋穿”,重者會叫你“下崗”,到那時你將後悔莫及。

一位在一家美國駐香港分公司做公關經理的女士,她在商場上有很高的聲譽,但卻因一件小事而被迫辭職。事情是這樣的:美國總公司的幾位最高領導者決定在香港舉行宴會。除了香港公司的總經理及一些要員外,美國總部的要員當然少不了,再加上一向合作關係親密無間的大客戶,宴會是非常的盛大。

作為香港分公司公關經理的她樂於以女強人自居。在任何一方麵,她屬下的公關部都幹得非常出色,這也是她愈益引以為自豪的。不知是否因勝利衝昏了頭腦,她在一些宴會中,鋒頭有時淩駕於總經理之上。總經理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不損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每每讓她發言。總公司與分公司聯合宴會的機會極少,她還是頭一次經曆。籌備宴會開始時,她抱著很謹慎的態度,務求取得總公司主管的讚許。宴會當晚,她周旋於賓客間,確令現場氣氛甚為歡樂。直至分別由總公司的高層主管及分公司的總經理致謝辭時,她在旁邊逐一介紹他們出場。輪到她的上司,即分公司總經理,她不知怎麼在介紹之前,竟先說了一番致謝辭,感謝在場客戶一直以來的支持。雖然三言兩語,已讓總公司的主管深皺眉頭,因為她當時負責的,隻是介紹上司出場,而非獨立發言。

在宴會進行的過程中,總公司主管曾與她交談,發現她提及公司的事時,總是以個人主見發表,全不提及總經理的旨意。給人的感覺是,她才是分公司的最高主管。結果,分公司總經理被上級邀請開會,研究他是否堅守了自己的職位,而非要疏懶至由公關經理代為處理日常業務的地步。她終於自動辭職,原因是她認為被總經理削權,卻不知道是因為自己的鋒芒太露、喧賓奪主的緣故。

由此可見,人一旦太過“聰明”,就難免授人以口實,讓人抓住把柄。所以,做一個糊塗人才能韜光養晦,保存實力。

深藏不露

河東太守王邑被調走了,衛固、範先以請王邑回河東為名,與並州高幹暗中往來,欲舉兵反叛曹操。曹操知道後對荀彧說:“河東山川險峻,為天下的要地。落入衛固等人手中,為害必深。請你替我舉薦一句,派去鎮撫。”荀彧說:“鎮撫河東,杜畿可以去。”曹操便委任杜畿為河東太守,前去執政。

杜畿上路了,但未等他到河東境界,衛固等人已得到消息,派幾千人守住陝津,不讓杜畿入境。有人對杜畿說:“應帶大兵前來征討。”但杜畿卻另有考慮。他說:“河東有三萬百姓,並非都是叛亂之人。如果以大軍進攻,高壓之下原來一心向善之人也會因為恐懼而聽從衛固。衛固控製了百姓,必然拚命死戰。在這種情況下進攻征討,如果不能取勝,則會引致附近各地的叛亂,天下便永無寧日;如能僥幸獲勝。也會對河東之民多所殺戮,同樣不是什麼好事。現在,衛固等人並沒有公開叛亂,他既然以回請王邑為名,對曹操派去的新官暫時必然不敢加害。衛固雖然足智多謀,卻猶豫寡斷。如果我單身前往,出其不意,他必然假意接受我為太守。我到了河東,隻要有一個月的時間,設計算計他就已足夠了。”杜畿於是秘密取道陝津,渡河進入了河東境內。

杜畿到任後,範先想要殺杜畿立威。為了觀察杜畿的內心去向,便先殺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而杜畿不為所動,舉動自如。衛固於是說:“殺了他沒有什麼好處,隻會給我們招來濫殺無辜的惡名,而且他已經被我們所控製,不如就留下他來做太守吧。”這樣,杜畿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被衛固等人奉為太守,暫時沒有了性命之憂。

保全性命之後,杜畿開始設計了。他對衛固、範先等人說:“你們是河東的希望所在,我隻有仰仗你們才能辦成大事。所以,以後如有什麼事,請大家一起商量,出謀劃策。”便任命衛固為都督,處理一般行政事務,範先則率領士兵,共有三千多人。衛固等人心中高興了,表麵上侍奉杜畿,實際上卻認為杜畿沒什麼了不起,不以為意,放鬆了對他的防範。

後來,衛固要公開起兵反叛了,杜畿心中非常擔心,便勸衛固說:“要想做成大事,首先是應該不讓老百姓心亂。你現在要起兵,老百姓擔心你要征兵役,必然民心大亂。所以,不如現在用錢招兵買馬,等兵馬足夠了,再起兵不遲。”衛固不知杜畿的真意,還認為他說得很對,便依計而行。這一遷延,幾十天已經過去了。而衛固的部將們貪婪財物,把招兵買馬的錢私吞了很多。因而,衛固錢花了不少,兵卻招來不多。

後來,杜畿又假作好意對衛固說:“每個人都戀家,諸位將軍兵士久在外地,戀家之心必然更大。現在郡中無事,可以讓他們輪流回家探親休息,有事再召回來就行了。”衛固害怕傷了大家的心,又聽從了杜畿的意見。杜畿於是暗中聯絡知己,私下準備。結果是他的朋友們已散至各地,等待時機;而衛固的心腹們卻都回家安樂,被離散了。

這時,反叛的高幹攻入護澤,白騎進攻東垣、上黨諸縣,弘農郡也都發生叛亂,衛固認為時機已到,便召集家中的將士起兵反叛,但卻沒有多少人回來。杜畿看到各縣已經歸附了自己,民心已定,便率領幾十人離開郡府,至張縣拒守。吏民多擁城自守,以助杜畿。幾十天內,杜畿便得到了4800多人的兵馬。高幹、衛固等人合兵圍攻杜畿,但由於杜畿已得民心,終於沒能攻下張縣。後來,曹操的大兵到了,高幹敗走,衛固被殺,河東郡輕易地便平定下來。

高洋才智

深藏終成正果北齊開國皇帝高洋,是東魏大丞相、齊王高歡的次子。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坐鎮晉陽;高洋則被封為京畿大都督,在鄴都輔佐朝政。

高澄凶橫暴烈,狂傲不羈,處處鋒芒畢露,總攬朝政,不可一世。高洋表現與其兄正好相反,溫文爾雅,愚鈍憨直,訥言少語,對國家大事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文武群臣素來看不起他。高洋在兄長高澄麵前也是從來百依百順。他為夫人購置的一點好的服飾,高澄看上了據為己有,他勸夫人不要氣惱。自己的美妾多次被高澄調戲,也佯裝不知。高澄對這個弟弟更是瞧不上眼,曾經說:“我的這個弟弟如能富貴,那麼預言吉凶貴賤的相麵書就無法解釋了。”高洋退朝回家,常常是閉門靜坐,對妻妾也說不了幾句話。有時則脫了鞋、光著脊梁在院子裏奔跳不停。想不到就是這個高洋,在局勢突變時卻成了另一個人,令人刮目相看。

高澄對皇帝元善不滿,趕到鄴都與幾個心腹密謀廢立之事,被家奴蘭京聚眾刺殺身亡。高洋得報後,神色不變,率兵趕至,將蘭京等凶手一一捕殺。對外則宣布大丞相隻是在家奴造反時受了點傷。又向皇帝元善請求護送高澄回晉陽養傷。元善立即準行,心中暗喜,認為高澄既傷,而高洋難成大器,威權當複歸帝室了。高洋回晉陽後,當即召集群臣布置政事,推行新法,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晉陽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百官驚歎不已。高洋見內外安定,這才宣布高澄去世,為其兄發葬。元善認為他毫無野心,便晉封他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裝封齊王。

數月後,高洋率兵抵達鄴都,逼元善皇帝禪位。兀善岡知,驚得目瞪口呆,隻好交出玉璽。高洋登台南麵,改國號齊。

高澄、高洋兄弟與劉演、劉秀兄弟的命運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高澄與劉績更為鋒芒;而高洋比劉秀的演技更高超,迷惑性也更大,起事之時也令周圍的人更驚訝。

楚莊王“韜光養晦”

楚莊王即位時很年輕,即位之始,他並未像其他新君上任那樣雷厲風行地幹一些事情,而是不問國政,隻顧縱情享樂。他有時帶著衛士姬妾去雲夢等大澤遊獵,有時在宮中飲酒觀舞,渾渾噩噩,無日無夜地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每逢大臣們進宮彙報國事,他總是不耐煩地回絕,任憑大夫們自己辦理。他根本不像個國君,朝野上下也都拿他當昏君看待。看到這種情況,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感到十分著急,許多人都進宮去勸諫,可楚莊王不僅不聽勸告,反覺得妨礙了他的興趣,對這些不著邊際的勸告十分反感。後來幹脆發了一道命令:誰再來進諫,殺無赦。

三年過去了,朝中的政事亂成一團,但楚莊王仍無悔改之意。在這期間,他的兩位老師鬥克和公子燮攫取了很大的權力,鬥克因為在秦、楚結盟中有功,莊王沒給他足夠的報償,就心懷怨憤,公子燮要當令尹未能實現,也懷不忿,二人因此串通作亂。他倆派子孔、潘崇二人去征討舒人,又把二人的家財分掉,並派人刺殺二人。刺殺未成功,潘崇和子孔就回師討伐,鬥克和公子燮竟挾持莊王逃跑。在到廬地時,當地守將戢黎殺掉了他們,莊王才得以回郢都親政。就是經曆了這樣的混亂,楚莊王仍不見有甚起色。

大夫伍參憂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冒死去晉見莊王。來到宮殿一看,隻見紙醉金迷,鍾鼓齊鳴,莊王左手抱著鄭國的姬妾,右手摟著越國的美女,案前陳列美酒珍饈,麵前是輕歌曼舞。莊王看到伍參進來,當頭問道:“你難道不知道我的命令嗎?是不是來找死呢?”

伍參抑製住慌張,連忙賠笑說:“我哪是敢來進諫,隻是有一個謎語,猜了許久也猜不出,知道大王天生聰慧,想請大王猜一猜,也好給大王助興。”楚莊王這才放下臉,說道:“那你就說說看。”伍參說:“高高山上有隻奇怪的鳥,身披鮮豔的五彩,美麗而又榮耀,隻是一停三年,三年不飛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實在不知是隻什麼鳥!”

當時的人喜歡說各種各樣的謎語,稱作“隱語”,這些“隱語”往往有一定的寓意,不像今天的謎語這樣單純,因此,人們多用這些“隱語”來諷諫或勸諫。楚莊王聽完了這段話,思考了一會說:“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此非凡鳥,凡人莫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