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著走著,前麵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腳步,麵露笑容地回頭對他說:“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我前麵。”小沙彌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還是按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麵。
又走著走著,小沙彌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啊!而佛經裏說,菩薩必須順應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什麼時候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這個念頭剛起,小沙彌就大步闊步地走,絲毫不理會後麵的老和尚了。於是,就聽到老和尚很嚴厲地對他說:“你停下來,把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麵走!”小沙彌想:“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麼開心,才一轉眼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凡夫之心很容易動搖,還是修菩薩行好,起碼我可以麵對苦難眾生,跟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又走了一會,老和尚又麵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小沙彌走在前麵。就這樣,小沙彌反複地發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時,老和尚仍然用很嚴厲的態度來對待他。小沙彌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問道:“師父,您今天為什麼一下子要我走前麵,一下子又要我走後麵,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老和尚歎了口氣說:“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固。感動時就發大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有成就呢?”
聽了老和尚的話,小沙彌感到很後悔,決心一心修佛。老和尚再要他走在前麵,他就不敢了。他說:“師父,這次我是發自內心地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老和尚聽了很高興,對小沙彌說:“你終於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啊!”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小沙彌本來就有修行之心,但是由於他意誌不堅定,這種修行的意願經常動搖,使他不能精進。有了夢想還不夠,還要堅定地按夢想的方向走。有堅定的心,才能成事。若經常動搖,就將大事難成。
製造夢想的儲蓄罐,這樣才能保持追求夢想的心態,不斷地向夢想前進。讓願望可視化,切莫好高騖遠如果每個人都有可以許願望的能力的話,你會許什麼願望呢?你是不是因為覺得自己的願望“沒有參照物”而放棄了呢?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願望遙不可及而沮喪了呢?其實每個實現願望的人,就像是在沙灘上尋找貝殼的人一樣。
沙灘上有無數的貝殼,也有無數揀貝殼的人。有人滿載而歸,也有人兩手空空。二者的不同源自於各自追求目標的不同。滿載而歸的人,他不會像珠寶商鑒定珠寶那樣用挑剔的眼光審視每顆他所看見的貝殼。他為拾貝殼而來,看見美麗的、可愛的、中意的就會拾起來納為己有。他不會隻盯一種或幾種貝殼,各式各樣的都多多少少地占有一些。他的追求是實實在在的,所以最後他能快樂地帶走滿滿一籃子貝殼。而兩手空空的人,尋覓許久卻一無所獲,因為他想找到一顆他心目中最美麗,最稀罕的貝殼。他會遇到一顆他心目中最美麗或者非常稀罕的貝殼但他為著那最美麗最稀罕的,丟棄了這些。其實世上不可能有最美麗的貝殼,隻有更美麗的貝殼,而這個更美麗是永遠無止境的,他追求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最後隻能孤獨茫然。
從撿貝殼的道理中我們應該看到:願望是美好的貝殼,但是我們在追求中要有務實的心態,要讓每個願望到可視化的程度,千萬不能好高騖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都為自己的願望而奮鬥。那麼,選擇一個怎樣的願望就是極為重要了。為了一個符合實際的,正確的願望而奮鬥,即使過程很艱辛,也總有實現願望的可能。若是為了一個違背客觀實際的願望堅持不懈,這種鍥而不舍就會像屠龍神計一般可笑。追求脫離實際,隻能兩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