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殘陽如血(5)(3 / 3)

關於羅斯福總統對胡適的好感,還是羅家倫說得更合乎情理一些。羅說:“胡先生在美國的交遊本來很廣,聲望很大,尤其是羅斯福總統對他有特別的好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美國哈佛大學二百周年紀念的時候,授予世界六十個名人以名譽學位,胡先生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羅斯福是哈佛的畢業生,所以哈佛捧的人他也跟著捧。以後他同胡先生過從頗為頻繁,有時還請胡到他的休假地點溫泉別墅去度周末。”(羅家倫《胡適之先生出任駐美大使的經過》,載《羅家倫與張維楨——我的父親母親》,羅久芳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

[9]轉引自《胡適的情緣與晚境》,第240頁,周質平著,黃山書社2008年出版。

[14]據美籍華人學者袁同禮在1961年出版的一部英文著作《中國留美同學博士論文目錄》中稱,胡適共接受了31個名譽博士學位,連正式學位共32個。史家唐德剛在《胡適雜憶》中先是采信了袁氏之說,謂:“須知胡適是我億萬炎黃子孫中,唯一拿了三十二個‘博士’學位的真正的大博士。”後又在“注釋”中說:“據筆者記憶胡先生曾告訴我他名譽學位共有三十四個。甚多均為第一流學府所頒贈。國人中接受名譽學位之次多者為蔣宋美齡,共十二個。”

另據胡頌平編《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載,胡氏一生共得36頂博士帽子,除求學時通過正式考試得到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外,其餘35頂帽子都是後來歐美各大學自願贈送。胡在1939年6月6日的日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下午Columbia畢業典禮,我得一個法學博士學位。此為我做大使後得到的第一個名譽學位(今年有五個大學要給我學位,因醫生的訓誡,我隻能出門接受兩個)。”(《胡適日記全編》)可見此時的胡適已為自己的盛名和徒有虛名的博士帽子所累,也為對立麵提供了詆毀的炮彈。

[15]《戰時中美外交》(一),轉引自《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陶文釗、楊奎鬆、王建朗著,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16][22][24][25]《胡適日記全編》,第七冊,第418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7][28][29][30][31]《致胡適》,載《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歐陽哲生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2]鄧廣銘《漫談我和胡適之先生的關係》,轉引自《重尋胡適曆程》,[美]餘英時著。

[33]傅斯年《談北大複校》,載《申報》,1946年5月21日。

[34][36]傅斯年《漫談辦學》,載北平《經世日報》,1946年8月4日;轉引自《傅斯年全集》,第五卷,歐陽哲生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5]曾昭掄《貧困的華北》,載《民主周刊》,第3卷第6期,1946年。

[37]台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存傅斯年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