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華澄《華北問題在聯大》,載昆明《真理周報》,第1期,1946年3月5日。
[31][32]吳晗《論曆史觀點》,載昆明《周報》,第9期,1946年3月,轉引自《吳晗文集》,第三卷,北京出版社1988年出版。
[33][34][35][36]《夏濟安日記》,夏濟安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夏濟安(1916—1965),江蘇蘇州人。上海光華大學英文係畢業。抗戰勝利後任教西南聯大和北京大學外語係。1949年從香港赴台北,在台灣大學外文係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55年春,在美印第安納大學進修一學期,翌年回台北創辦《文學雜誌》月刊,曆時四年,對台灣當代文學的發展極具影響力。1959年再度赴美,先後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並從事研究,不幸因腦出血去世,終年49歲。
[37]《梅貽琦日記<;1941—1946>;》,黃延複、王小寧整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40]高真《聞一多犧牲前後》,載《縱橫》,2003年第7期。
[42]梅貽琦於7月5日由南京轉重慶返昆,十天之後聞一多遭暗殺。梅氏在日記中記下了當天的情形:“日間批閱兩校公事頗忙。夕五點餘,潘太太忽跑入告一多被槍殺,其子重傷消息,驚愕不知所謂。蓋日來情形極不佳,此類事可能繼李後再出現,而一多近來之行動又最有招致之可能,但一旦果竟實現;而察其當時情形,以多人圍擊,必欲致之於死,此何等仇恨,何等陰謀,殊使人痛惜而更為來日懼爾。急尋世昌使往聞家照料,請勉仲往警備司令部,要其注意其他人之安全。”(《梅貽琦日記》,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當晚,梅與查良釗急電教育部,電雲:“加急。南京教育部朱部長鈞鑒:今日下午五時,在西倉坡宿舍門外,本校教授聞一多為暴徒槍擊立斃,其子重傷。同人極度恐惶,謹先電聞。”(《聞一多年譜長編》)晚12點,美國駐昆領事館副領事Roser率領兩名美軍,用吉普車把潘光旦夫婦、費孝通一家、張奚若等十餘人接到美領事館暫避。
次日,梅貽琦偕夫人到雲大醫院看望聞一多夫人高孝貞與兒子聞立鶴傷勢,知“肺部曾受三槍,今早已停止出血,腿部中二槍,一大腿骨已斷,槍彈尚在內。但此子體格甚好,或能出險。醫院中閑人甚多,蓋李公樸遺體於今午火化,故來看熱鬧者特多也”。(南按:與梅日記不同的是,民盟與中共宣傳機構皆謂前來者並非看熱鬧,乃出於對“鬥士”的無比崇敬仰慕,特來吊唁,為民主運動鼓與呼雲雲。)
李聞一案傳出後,輿論大嘩,一時成為全國各黨派各團體與各色人等關注的焦點。民盟雲南支部發表《申明》,聯大準備聞一多喪事並發表意見,中共領袖人物毛澤東、朱德給高孝貞發唁電慰問,雲南省警備司令部總司令霍揆彰表示要捉拿凶手。此時的吳晗正偕妻經重慶轉赴上海,主要為袁震治病。在重慶時,吳晗夫婦拜訪了中共領導人董必武等要人,彙報了民盟昆明方麵的情況與諸位“鬥士”們的戰績。到上海後,吳晗住在弟弟吳春曦家中,並設法把袁震送往醫院接受治療。時在昆明負責的華崗已調任上海工委書記,專門送給吳晗一筆錢作為他的路費補助。從這筆錢中可看出,吳晗此前已經在為中共效力,故中共方麵以投桃報李的規矩,專門拿出一筆錢以示回報。當時在上海的馮雪峰、史良、許廣平、胡子嬰、葉聖陶等著名人物曾到吳的住處拜訪。當聞一多被槍殺的消息傳到上海時,吳晗於悲痛中寫了《哭一多》《哭一多父子》等文章,與全國各地民盟人員與中共控製的媒體遙相呼應,形成了一股控訴國民黨暴行,強烈要求懲治凶手的政治狂潮。在這股狂潮中,國民黨最高當局不得不下令追查槍殺案的真相與凶手,予以懲辦。
關於聞一多被暗殺的背景及懲凶經過相當複雜,其中許多未解之謎,幾十年來一直為台海兩岸研究者關注、破譯並爭論不休。概言之,此案大體有以下幾種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