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獨宿春城燭炬殘(5)(1 / 3)

吳、董到達磨黑後,先辦了一個初中補習班,效果良好,受到了張孟希與學生家長的信賴和尊敬。有一天,張孟希提著水煙袋在與吳子良聊天時突然問道:“蔣介石是怎麼發起來的?”吳子良答:“還不是靠的黃埔軍校。”[41]張孟希哼哼著,抽幾口煙,低聲道:“我們也可以辦個好學校嘛!”吳子良立即意識到對方的野心,也想仿效蔣介石辦學,以培養日後為他所用的基礎人才。吳順水推舟,立即說出一套辦學計劃,並保證可從昆明聘到一批優秀教師辦好學校。此舉令張孟希大喜過望,翻身從煙榻上下來,握著吳的手讓其迅速籌劃辦學事宜,隨後下令由鹽商灶戶們集資,於翌年底成立了磨黑中學並開始招生。據後來到磨黑中學任教的蕭荻回憶:“從黨的需要來考慮,隻要做好對張孟希和當地士紳的統戰工作,把學校辦好,取信於民,不僅可以站穩腳跟,安全地隱蔽中共地下黨骨幹,還可以向樸實的山鄉青年傳播革命理想,逐步發展成為黨的活動據點。經過吳子良、董大成二人一年的艱辛努力,在學生家長中樹立了威信,也取得了張孟希的信賴,辦學條件更加成熟。1942年底,吳子良回到昆明物色誌同道合的同誌去磨黑辦學。由於自己是應聘而去,且正式辦過‘取保’手續,無須隱諱自己是西南聯大同學,張孟希本人則對西南聯大遷到昆明,著名教授雲集,也早有所聞。因此在吳子良返昆延聘教授的同時,便提出想禮聘一位大牌教授到磨黑小住,為他的亡母撰寫墓誌銘‘以光門楣’,進一步提高他在滇南的社會地位。”[42]

為達到“站穩腳跟”的政治目的,吳子良答應張孟希盡量為其聘請一位聲名顯赫的教授至磨黑效力。時雲南境內的官僚政客甚至普通百姓,對父母的墓誌、碑刻之類身後事特別感興趣,許多人不吝錢財請社會名流書寫鐫刻,並升起相互攀比之風,撰寫者的社會地位越高,文名越大,越受追捧,出錢邀請者也算是瞎子跟著禿子走——借光登高了。

很顯然,張孟希所渴望聘請的這位人物,必定是懂得古典文學,善於辭令並能撰寫碑文墓誌的教授。經過反複掂量權衡,吳認為在聯大中文係幾位名教授中,劉文典最為合適。從名聲上論,劉有跟隨孫中山鬧革命的光輝曆史,並一度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有蔣介石奉送的“國寶”之雅號和在安徽大學校長任上,被蔣扇過兩個耳光後踢中蔣介石蛋蛋的“俠骨”;有“活著的莊子”與“國學大師”的頭銜;又有“各地軍人舊官僚皆爭聘為諛墓文”的專業特長。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劉還有一個眾人皆知的“二雲居士”雅號,在通貨膨脹的昆明,吃飯喝水尚且不易,何況鴉片、火腿一樣都不能少地整日享用,這需何等巨大的資金支持?盡管劉文典為人撰寫墓誌碑文得到了不少外快,但並不是每日皆有所得,也是經常餓肚子的。劉氏與北洋政府執政段祺瑞屬於同鄉,早些年卻經常罵段是“烏龜王八蛋”,並與段氏家族勢同寇仇。劉與李鴻章也是同鄉,李氏的為人處世受國人詬病的地方多多,但劉文典卻與李家後代非常要好。盧溝橋事變之後,與劉文典有點瓜穰子親戚的李鴻章之孫李廣平,曾在昆明省政府任秘書,有點經濟實力。李與劉頗為投機,關係親密,每次劉文典斷炊,便書紙條一張,上寫四個字“刷鍋以等”,使人送交李,李廣平得字條,便差人送一點錢為其救急。[43]由此可見,能掙外快但又經常“刷鍋以等”的劉文典,要整日吸食鴉片、大嚼火腿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邀請劉文典赴磨黑,便成為第一選擇。

張孟希聽了吳的介紹,自是歡喜,謂非踢中蔣公介石蛋蛋的這位劉氏“國寶”不請,並許下諾言,假如劉“國寶”到磨黑,保證他一家三口的生活費用,至於鴉片火腿之類更是不在話下,大大地有,盡管享用。不但如此,待劉氏回昆時除贈送厚禮,另奉上頭等“雲土”50兩作為酬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