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幕在黃昏中落下(1)(3 / 3)

就在毛澤東文章刊發的同一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對華政策聲明,表示讚成“召開全國主要政黨代表的國民會議,以謀早日解決目前的內爭——以促成中國之統一”。但聲明中說:“自治性的軍隊例如共產黨軍隊那樣的存在,乃與中國政治團結不相符合,且實際上使政治團結不能實現。”[15]這表明美國對華政策的目的,是幫助蔣介石國民黨解除中共的武裝。

12月16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銜命到達中國“調處”內戰。同日,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吳玉章、葉劍英等人抵達重慶,出席即將召開的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仍然是這一天,西南聯大學生自治會召開代表大會討論後,表示拒絕複課要求,並送給梅貽琦一份書麵答複:“經代表大會決議,在條件未圓滿解決前不能複課。”[16]——繞了一個大圈,事情還是落到了最初的起點上。

梅、傅等人見此情形,決定實施反製,命人在西南聯大張貼布告,以強硬的姿態表示,全體師生一律於17日複課。雲南大學80名教授聯名發出《告全體同學書》,勸告學生複課。聞一多等另類派教授感到無限期罷課,可能逼迫蔣介石采取“最後措施”,而教授們對當局解散聯大也憂心忡忡,頗為淒惶,遂有了讓步的念頭。此時中共雲南省地下工委經過醞釀研究,認為“罷課必須適可而止。應修改複課條件,除懲凶一條由聯大教授會提出公訴外,如其他條件得到解決,即可采用停靈複課的辦法,以便鞏固勝利,積蓄力量,爭取全勝”[17]。據中共聯大地下總支書記袁永熙回憶:“會後我見到聞先生,他見麵就問:‘你們下一步打算怎麼辦?’還說:‘罷課不要拖得太久,過去我們在教授會上說話,多數人都支持,現在會上我們成少數派了。’又說:‘教授們從學校利益考慮,都希望早些複課。’我見聞先生這種態度,便將我們開會的情況告訴他。聞先生聽了很高興,說:‘這樣好,這樣好!我馬上去告訴梅先生,他是我的老師。’”[18]

當晚,聞一多與梅貽琦進行了晤談,梅在當天的日記中記載道:“飯後九點,光旦偕一多來,一多告學生方麵可有轉機。甚喜,即走告孟真。”[19]

聞一多與傅斯年叫板爭勝

令梅貽琦大失所望的是,事情並不如聞一多、潘光旦所說的那樣有所“轉機”。當他於17日上午10點冒著寒風冷雨,哆嗦著身子與傅斯年同往聯大新校舍查看,竟沒有一個上課的人影。於是,二人在失落中張皇,於心虛中調整。下午3點,梅以懊喪沉鬱的心情約教授會同人茶話,“報告最近數日經過及本人(與傅)感覺無望,不能不退避賢路之意”[20]。繼梅貽琦之後,傅斯年起身以哀惋的聲調說道:“為學校前途和為學生命運計,在萬般無奈,無所希望中,作為校務負責人,我們隻能引咎辭職,別無他法可求之。”說到這裏,淚水不知不覺地順著麵頰流了下來。他摘下眼鏡,用手絹不住地擦拭著,欲述而不能語。受梅傅二人情緒影響,許多教授對學校前途悲觀失望起來,於是紛紛提出辭職。麵對此情,向來與聞一多、潘光旦等站在一條線上的張奚若適時地站起來對眾教授道:“何必呢,我們應該盡力地挽留梅、傅二常委,凡是慰留常委的都請站起來。”[21]如此一說,茫然四顧的教授們不得不站起來表示慰留,梅傅二人也隻好半推半就地表示打消辭職之意。

帶有表演性質的茶話會尚未結束,有人提議轉開本年度第六次教授會議,梅傅二人表示同意,教務長潘光旦等簽名,入會者達88人,由周炳琳任會議主席,聞一多仍以書記員身份負責記錄。會上,圍繞複課與懲凶問題再度展開辯論,以傅斯年為首的大多數教授都主張複課日期再延長三天,諸位應勸導學生於20日一定複課,如屆時仍不能複課,則“教授同人隻好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