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聞道在蜀郡(2)(3 / 3)

顯微鏡到手,童第周如獲至寶,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番事業。但要做胚胎實驗就必須有相關配套設施,這一點令童第周無可奈何,隻好因陋就簡,土法上馬。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李莊四周布滿了稻田和池塘,田地裏活躍著成群結隊的青蛙。每到春秋之季,童第周便與夫人、兒女及部分學生,攜帶大盆小盆,興致勃勃地到野外捕捉青蛙並收集蛙卵。一時間,李莊的田野溝渠人跑蛙跳,你追我趕,泥水四濺,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觀。許多年後,當地鄉民還記得同濟有對教授夫婦,挽著褲腿,打著赤腳,在稻田和池塘裏撲撲棱棱捕捉青蛙的情景。

而當時的學生們也同樣記得,在童教授的實驗室外,時常看到逃生的青蛙四處流竄,有的一邊逃竄一邊呱呱亂叫,恐怕外界不知道自己的行蹤,令人忍俊不禁。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中,童第周與李約瑟不期而遇了。

分別十幾年的老相識在戰時李莊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古鎮再度重逢,難免令人生出白雲蒼狗、他鄉遇故知等複雜的人生感慨,真有點像古詩中表達的“欲說還休,欲說還休”,“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二人站在院內做了長時間交談後,李約瑟才想起要到童第周那簡陋的實驗室參觀一下。此前,童第周依據實驗所得的成果,撰寫了數篇高質量論文並得以發表,引起了國內外生物學界的矚目。作為世界級生物化學專家的李約瑟,對童第周的一係列成果自是了然於心。但此次當他看罷所有的實驗設備和材料,盡管已有心理準備,還是有些驚訝地問道:“你就是用這樣的器材在這片空地上完成了那樣高難度的實驗嗎?”

童第周輕聲答道:“是的,戰時的條件就是這樣,隻有盡最大的努力去做。”

李約瑟沉默片刻,搖搖頭,充滿敬意地說道:“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能寫出那樣高水平的論文,簡直是不可思議!”

童第周微笑了一下,沒有回答,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當二人走出實驗室準備分手時,李約瑟突然轉身問:“在布魯塞爾有那樣好的實驗室,你為什麼一定要到這樣偏僻的山村進行實驗呢?”

童第周答道:“我是中國人嘛。”

李約瑟點點頭:“對,對,中國人,有誌氣。”[25]

此次訪問,給李約瑟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後來他在《川西的科學》一文中頗動感情地寫道:“童博士無疑是當今中國最活躍的實驗胚胎學家,他與夫人葉毓芬博士攜手,設法在擁擠不堪、極不舒適的環境裏創造了佳績。這些成績的取得,不但依靠每一步驟臨時想辦法,還由於童博士選擇了一個能夠盡量少使用染色劑、蠟和切片機等的重要課題,即確定胚胎的纖毛極性……此發現與地球另一端的權威人士霍爾特弗萊德博士的最新觀點不謀而合。英國科學訪華團非常榮幸地將童氏夫婦的科研報告交由西方科學雜誌發表。”[26]

就在李約瑟以驚喜之情盛讚童第周的道德文章與堅忍不拔的毅力時,童氏本人卻感受到了來自各方麵的壓力。許多年後,童第周在回憶中說:“李約瑟來中國,親自到宜賓李莊這個小鎮上來看我,當時在小鎮上引起了一場轟動,也引起了國民黨政府的注意,更惹得那個係(生物)主任的忌妒。這也是我在同濟大學待不下去的原因之一。”[27]

一年之後,童第周終於在校長丁文淵、教務長薛祉鎬以及自己的頂頭上司——生物係主任的合力打壓排擠下,棄別同濟大學和那個生發夢想與光榮的簡陋實驗室,攜妻帶子離開李莊,投奔重慶北碚的母校複旦大學任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