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預防在製品的沉澱對策
(一)利用好內部轉移價格的杠杆效應
內部轉移價格作為一個杠杆在以分廠、子公司為責任中心的各個責任中心中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我公司現行的內部轉移價格是以成本為基礎製定的,其優點是簡便易行、責任清楚,不會把供應單位的浪費轉給耗用單位負擔,有利於調動雙方降低成本的積極性和經營的積極性。
(二)加強外場故障品、返修產品標識的規範化
在修理、加工環節加強故障品、返修產品的標識工作,規範相應的標識;對於這部分在分廠發生的費用應該製定專門的會計製度,對於當期發生的故障品、返修品發生的材料、工時費應在當期帶出,避免在製品的沉澱。
(三)健全在製品的生產管理與會計核算
對在製品的核算進行明確規範,規範發、領料程序,禁止擅自更改領用材料用途和加強半成品加工代料的管理,杜絕非生產用材料、消耗類材料彙入半成品。對能明確對應到產品上的外部加工費等應歸入相應半成品,同時作為專用費用當期轉出。
(四)從源頭上控製、規範來預防在製品的沉澱
要想真正意義上規範控製在製品,首先在產品的投入階段就應狠抓生產協作,仔細核查零備件庫存,切不可將庫存仍然很富足的零件盲目再次反複投入,尤其前工序為了保證生產,經常加大量投入,如果有以前批次的存貨,本次完全可以拿來使用,這樣即可以減少以前庫存在製品,又可以為生產提前節點完成任務提供保障。
四、對在製品成本核算和財務工作的幾點建議與思考
(一)加強非批生產存貨的管理
建議對遊離在批生產存貨以外的外協產品、科研產品以及未定型產品的零組件建立紙介及電子信息檔案,明晰各種產品零組件材料組成及耗用量,並在製品盤點中單獨列示。
(二)完善批生產產品材料定額的管理與在製品核算
由工藝部門牽頭製定完善的產品工藝路線及材料定額清單的電子信息文檔,分類注明定型類別,充分利用園區網實現信息共享,避免重複操作,為產品定價、資產清查奠定基礎。同時對“廢補”和故障品領料造成的產品成本增加進行規範,建立相應的核算製度和考核製度。通過製度的健全和管理手段來完善在製品的核算,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和企業的成本。
(三)正確處理財務工作在質量成本管理的責任與形象
通過對近幾年某分廠的廢品損失分析表進行分析表明,由工人操作失誤造成在製品的廢品損失在全部廢品損失中高達76.4%,而按技術文件規定的報廢品也達8%。這就需要公司上下的各級部門積極協調,分清責任、落實相關製度的執行情況,減少非正常操作造成的在製品的廢品損失。
在製品庫存量的高與低、管理製度是否完善對企業正常運轉起著重要的作用,過高存量的在製品會占用企業大量資金,造成生產和管理的混亂,對加工秩序不嚴明和工人操作也帶來一係列的不良影響;而過低的在製品存量會影響企業生產的正常運轉,如何確立在製品庫存量這個“度”需要財務部門、生產部門、技術部門的通力合作,隻有各部門的協調一致才能創造企業良好的運轉環境,才能在降低在製品成本的同時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