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品沉澱原因分析
工作研究
作者:尹正波 周桂蓮
【摘要】本文是對分廠在製品日常核算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的一篇習作。在對前工序加工、部裝、總裝以及會計核算過程中產生的造成在製品沉澱的原因進行分析後,提出了自己的一點見解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在製品沉澱分析
一、現有成本管理對在製品核算的影響
陝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的是計劃成本管理,在製品僅反映材料價值,不包含相關的人工及費用,軍品分廠之間的半成品結轉隻核算材料費,但軍品分廠與子公司之間的半成品結轉是按零組件的價格來核算,這種核算上的差異,對準確核算在製品的成本存在一定的困難。
(一)產品成本不真實
產品的工藝設計是按單台產品材料、成件需求量來設計的,所有的工藝路線都精確到了細枝末節。但在實際加工中產品所需的多種成件需要經過篩選,造成實際使用的成件成本包含著相關的篩選費用(這部分費用相當大,例如:二極管的篩選合格率較低,導致其篩選費用較高),相當於多個成件的成本。另外,現行成本核算是製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發生的工資、費用當期全部帶出,這樣無法真實反映在製品的真實價值。
(二)新品及專項產品成本無法正常顯示
新品的材料在會計核算中是當期領用的材料當期全部帶出,科研、專項產品的材料進入專項費用,但對於在生產線上流轉的大修、外協及專項的產品零組件的用料並不是完全按照其指定的用途來使用,而且對產品中通用的標準件、組件等從內部領料也沒有明顯的標注。
(三)在製品賬麵餘額呈現“分水嶺”現象
批生產的產品在交付時,成本核算是簡單地依照材料定額從該產品的在製品中帶走,沒有減少相應的標準件存貨,但產品定額中已包含了所需的標準件成本費用。為了核算上的方便和明了,本單位內部零件的入庫、領料隻保留產品配套卡,不做會計上的核算,從而導致在製品表中產品材料成負數,而標準件中的材料卻居高不下,在賬麵結餘中凸顯。
二、導致在製品沉澱原因分析
(一)質量、生產管理方麵造成的老產品零備件的沉澱
公司軍品生產是按定貨合同下達計劃,為降低風險,在製定計劃時往往加大生產量,剩餘的零組件因不配套而成為積壓存貨。同時對外場返修的故障品領料、外單位轉入的工時費用也彙入正常批生產,作為無償修理的一部分,這部分材料無法帶走。另外,在質量管理方麵存在隱瞞上報廢品損失以及新品零組件因沒有編價而無法轉出外單位廢品損失,從而擠占存貨的情況,也導致了存貨的沉澱。
(二)材料定額沒有及時修訂和“廢補”的存在
對已定型產品的核定材料定額消耗量是一定的,但由於材料市場價格年度內的波動較大,需要由公司在年度終了差異部分進行調整、修訂,經過係列調整後已不能真實反映產成品的真實耗材。
(三)內部轉移價格及產品零件替代材料對成本的影響
零備件加工過程中代料的存在也對在製品的計算有影響,當工藝要求的首選材料沒有時,以代料進行加工。如:當某種零組件加工需要的材料A是市場上加工工序複雜而單位價值又非常高的材料,對於這個產品來說材料A的用量非常小、且是該產品的首選材料,但由於采購量的關係而對方單位不予售賣;代料問題在前工序表現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