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子長縣支行成立農村金融教育教材攻堅小組,曆時三個月,完成農村金融教育小學、初中教材的編寫工作。小學教材以“誠信”為主題,以漫畫、故事等為形式,旨在教育小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培養誠信行為和養成誠信習慣;初中教材以實用性金融技能、金融產品、金融服務手段以及現代金融服務設備的運用為主體,旨在教育初中學生規範、合理地運用金融新產品、新服務。聯合縣教育部門、組織部門製定了工作規劃,將小學、初中、高中和黨校分批、分步納入了農村金融教育規劃。教育局按照“先城區後農村、先部分年級後逐漸全覆蓋、先試點後推廣”的原則,將東風小學三年級、紅彥中學初二年級設立為試點年級,並從小學品德老師、初中技能老師中選出農村金融教育二級誌願者。
二、存在困難
(一)教育方式和內容與農村實際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農村金融教育試點工作仍然存在“重理論知識、輕實踐體驗”的問題。主要還是采取懸掛橫幅、張貼標語、設置宣傳板報、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未能關注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實際需求,且缺乏富有時代氣息、寓教於樂、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往往造成農戶對學習金融知識興趣低、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未能真正提高農民金融知識水平和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如一般農戶較為關心反假幣、防詐騙等知識,農村小企業和個體戶可能更為關注信貸政策和產品、銀行卡使用等金融知識。此外,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不斷增多,但他們對學習和接受金融知識的興趣和能力都較低,目前還沒有針對這類群體設計的專門的教育方式和內容。
(二)農村金融教育對象有待進一步拓展
目前,農村日常開展的金融知識教育對象主要以金融實際需求相對較大的農村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為主,他們也往往是在辦理具體業務時才向金融機構和誌願者進行谘詢,“金融知識進課堂”也主要在縣城中小學校開展,廣大農村居民、農村中小學生及大量外出務工人員還沒有真正成為農村金融教育的主要對象。
(三)缺乏統一教材
農村金融教育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麵,既要考慮知識的傳播,也要考慮到不同對象自身素質及具體需求,區別不同的對象,講授不同的內容,需要印製更適合農村、更通俗易懂的教育資料。但從實踐情況來看,目前的農村金融教育材料大多比較專業,且針對性不強,廣大農戶較難理解和掌握。
(四)師資力量不足,後續培訓機會不多
目前,子長縣登記在冊的以金融機構高管和業務骨幹為主的一級誌願者5人,以金融從業人員、大學生村官為主的二級誌願者145人,人員少、工作量大,誌願者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開展金融教育工作,精力有限,教育效果受限。同時,誌願者多為金融機構一線人員和大學生村官,對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學習機會較少,難以滿足日益複雜的金融服務需求。
(五)經費有限,不利於農村金融教育可持續開展
目前,農村金融教育活動主要依靠基金會、基層人民銀行和涉農金融機構來開展,編印教材、製作宣傳資料、舉辦講座等各項宣傳教育活動都需要經費支持。如在偏遠地區開展教育活動,交通、住宿等成本加大,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基金會、基層人民銀行和涉農金融機構難以承擔,不利於農村金融教育的長期可持續開展。
三、相關建議
(一)因人施教,豐富農村金融教育形式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