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計的程序
會計的程序包括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和財務報告。會計確認是基礎,會計計量是核心問題,而會計記錄和財務報告則是在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上以資料的形式反映出來並提供給信息使用者的過程。本文中我們主要討論一下會計計量的屬性問題。會計計量屬性包括曆史成本、重置成本、現行市價、可變現淨值以及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華爾街金融風暴的產生,有人歸咎於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屬性問題,我認為是牽強的。吳水澎教授在其著作《會計理論》中指出,“利用曆史成本會對衍生金融工具核算不足,因為在期貨交易中僅核算保證金,但是期貨交易潛藏的風險往往遠大於保證金,而利用曆史成本方法由於注重形式,忽視實質,因此不能充分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內涵風險及潛在的損失,以此為基礎編製的報表容易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造成誤導。”現如今公允價值計量已是大勢所趨,用公允價值更能準確反映資產的經濟實質。衍生金融工具用公允價值計量,其方向是正確的,隻是沒有找對方式。現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不是因為用公允價值作為其計量屬性是錯誤的,而是因為沒有形成正確的計算其公允價值的方法。我們所要做的是尋求一種正確的方式來計量其公允價值而不是因噎廢食,因為一點挫折就退縮尋找曆史成本作庇護,這是一種膽小的表現而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結論
金融危機對中國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雖然在這場風暴中中國的製造業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製造企業遭受嚴重損失,但是中國的金融市場仍然是穩健的,中國可以借鑒華爾街的教訓,製定切實有效可行的措施以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在會計理論體係的構建方麵,中國也可以在學習西方先進理論的基礎上,把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得到的經驗教訓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構建科學合理而又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係,從而為會計實踐和經濟實踐提供正確有力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吳水澎.會計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杜興強.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係[J].財經研究,1998(11).
[3]謝德仁.會計理論研究邏輯起點及會計理論體係[J].會計研究,1995(04).
[4]趙竹青.以會計環境為邏輯起點的會計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