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審計對內部質量控製的協調分析
財會園地
作者:吳曉媛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內部質量控製在企業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顯,與此同時,作為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外部審計的工作同樣不容忽視。內部質量控製與外部審計的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在協調經濟利益矛盾、加強宏觀調控與監督、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約束機製以及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排斥。一個企業隻有建立並完善內部質量控製係統,才能高質量高速度高水平的完成審計工作。因此,加強外部審計與內部質量控製之間的合作是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和提升企業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外部審計和內部質量控製兩個關鍵點入手,從區別和聯係兩個視角進行分析,並對解決的方法和合作的方式提出建議,使二者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協調合作的作用,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外部審計內部質量內部質量控製協調分析
外部審計與內部質量控製兩者對企業管理產生重要的影響,是不同領域的兩個概念,內部質量控製是企業內部管理和監控的一係列製度和程序,主要目的是企業的管理層能夠有效的進行管理,隻有內部控製健全,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經濟信息,才能使企業的資產得到妥善的保護,才能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的經濟目標得以實現。而外部審計存在的目的則是督促企業增強會計資料和各項財務指標的可信度,從而檢驗企業是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對外部使用者責任的承諾,維護企業外部關係人的利益。如何對一個企業進行審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企業的內部控製製度是否得到了良好的貫徹和執行。所以,一個企業隻有擁有了建立健全的內部質量控製製度,才能比較順利的完成審計工作。反之,內部質量控製製度隻有依靠審計工作來檢驗、促進和推動,才能與時俱進,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外部審計與內部質量控製的相互影響程度越來越高,二者在企業中逐漸形成一種相互增進、相互融合的內在聯係。
一、外部審計與內部質量控製信息的關係
(一)審計的基礎工作之一就是對內部質量控製的審計和評價
在我國理論界研究中,常把外部審計的審計效果表示為:T=S+R-SR。其中,T表示審計結論的可靠程度,S表示審計範圍的大小,R表示內部控製的可信和可靠程度。由此看來,外部審計結論的有效程度取決於審計範圍和內部控製的可信程度這兩個因素。現代外部審計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對被審單位內部質量控製了解和初步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審計抽樣和審計測試,而審計實施階段工作的內容和審計抽樣規模的大小都取決於內部質量控製測試的結果。其測試和評價的可靠程度越高,審計抽樣工作的範圍也就越小,審計人員花費的時間和成本也就降低,審計效率和準確率也隨之提高。反之則會給審計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增加審計風險。通過內部質量控製,可以使各項審計業務工作和審計管理工作按照預定的目標在預定的程序中有效運作,保證審計工作質量,在提高工作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說,內部質量控製是審計工作的基礎。
(二)內部質量控製推動著審計方法的不斷革新和發展
隨著我國審計體製改革的不斷加強和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迅速發展,以往的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已經無法適應這種狀況,逐漸顯露出弊端。所以審計工作開始轉向以企業內部控製係統為基礎來開展工作,保證了製定審計計劃目標的準確性,相對減少經濟業務和會計資料的核查任務,極大地推動了審計程序、審計技術和審計業務實踐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在合理降低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同時,也適當地縮小了審計範圍,合理地節約審計時間和審計成本。
(三)有效的外部審計評價是內部質量控製係統完善的有力保障
內部質量控製是外部審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外部審計人員通過對它進行審計測試和評價,有利於及時發現經營管理活動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有待改進的管理,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交換審計意見或將審計結論傳遞給企業的管理層,幫助企業完善經營管理,規避風險,消除隱患。同時,如果發現企業管理存在很大漏洞,或者內部控製完全失效,則外部審計人員要向相關主管部門報告或者向審計員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領導彙報,盡快與企業的管理層溝通,已使企業盡快整改,通過外部施壓等多種方式對企業進行改革整頓,完善企業內部控製係統。由三鹿奶粉引發的“毒奶粉事件”震驚全國,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聲明健康。在嚴重衝擊了乳製品行業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大眾對體製監督改革、社會責任和企業道德等問題的熱論和反省。這不僅充分暴露了企業在內部管理質量控製方麵的存在嚴重的缺陷和不足,還對我們該如何建立和健全科學合理有效的外部審計體製提出驚醒。與其他企業相比,食品企業的風險更加凸顯,因為它們更多地與廣大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緊密相連,所以這些企業的內部質量控製也應該更加切實有效。從事件的起因來看,問題首先出在自原料采購控製環節,但從整個過程和後續的影響來看,這不僅僅是采購問題這樣淺層次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整個行業、企業管理、內部控製、外部監管等多個層麵。如果從內部質量控製的角度來看,該企業對原料的采購和驗收環節存在嚴重缺陷,內部質量控製的實施幾乎完全失效,究其原因是企業對該環節的風險事項識別和評估缺乏科學合理的態度和方法,對信息間相互傳遞與溝通的有效性認識嚴重不足。內部質量控製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和有效手段,它應該發揮實實在在的控製和防範風險的作用不,而應隻是虛設,它更應該深植於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更好地建設企業內部環境。
在重視企業內部質量控製環節的同時,該事件也凸顯了政府審計機關加強審計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審計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審計人員在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或做出錯誤判斷,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能性。隻有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增強防範風險的意識,嚴格遵循審計工作的準則,建立健全審計執法責任追究製度,才能嚴把審計工作質量關,降低審計風險,發揮審計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