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在控製環境方麵的現狀和原因
我國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雖然在形式上是完整的,然而從內部分析來看,有很多弊端。據有關調查的數據表明,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中全部為內部董事的占有效樣本數的21.2%,一半以上為內部董事的公司占樣本的78.5%,董事長和總經理一人兼職的公司占總樣本的48.1%。由此可以看出,這所謂的公司治理結構不過是給中小股民表麵上的一個交代,幾乎沒有相互製約的能力。此外,目前上市公司有著很嚴重的內部人控製現象。且中小股東和大股東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而大股東就是利用這點製造虛假會計信息,抬高股價,獲取巨資,因此最後受損的還是中小股東。
(二)上市公司在風險評估環節上的現狀和原因
總體來說,上市公司的風險評估環節還很薄弱。就我國上市公司而言,雖然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內部控製體係,但是在風險評估方麵投入的力度還明顯不夠。據德勤公司的統計數據表明,僅有5.88%的企業進行了風險評估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並且許多上市公司都把風險評估停留在了“表麵文章”的水平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上市公司在控製活動方麵的現狀和原因
首先,在授權控製上沒有把握好度,事物的變化一般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當量的變化到了極限將會引起質的變化。現在出現了許多授權多、權力過大、過於集中且長期控製不力的的問題。其次,在職務設置是沒有做到分工負責,有時出現一個人兼任數職且沒有做到不相容,甚至出現了一項經濟業務由一個人從頭到尾進行處理。最後,製度管理沒有職能專門化,缺乏對製度的部門歸口管理,且部分製度的合理性和執行力度不夠。
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為例,公司的總裁陳久霖作為一個管理人員,竟然同時具有授權、執行、檢查和監督的權利。在衍生品不斷失利,出現巨額虧損時,竟然沒有遇到任何阻攔與障礙,還能隱瞞真實信息,一手遮天。
(四)上市公司在信息與溝通環節上的現狀和原因
目前有許多上市公司對內部控製的披露較為簡單或沒有明確內容,甚至有些僅僅一句話概括,這使得上市公司的內控披露不規範,標準不一,甚至存在混亂現象。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信息在各級之間的傳遞存在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了信息傳遞不暢與延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部控製的質量。
(五)上市公司在監督方麵的現狀和原因
現在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受到限製。由於很多人認為內部審計會得罪人,所以缺乏相應的執業意願,因此許多企業的內審工作還局限在“舉報”等這些事後審計,同時存在的問題還有,企業領導對內審不重視即使建立了內審部門,但形同虛設,也沒有建立合理的內審管理製度。
三、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製的措施
(一)上市公司在控製環境方麵的解決措施
一方麵要改進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使決策、管理與監控係統各盡其職,達到有效的製衡。
另一方麵不僅在聘用員工時將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作為重要標準,而且更要注重管理層、勝任能力、價值取向、經營理念。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