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允價值計量的理論優越性和運用中的問題(2 / 2)

在沒有說清他們要攻擊的對象前提下,很多實務界的反對者口口聲聲說公允價值計量加劇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但是他們或許根本就沒有弄清清楚金融市場本來應該是什麼樣的。沒有人反對這樣的說法:讓投資者知道真實的財務狀況是公平的,合理的。那麼公允價值計量所導致的金融市場的反映就應該是合理的,當然前提是信息是公允的。或許他們已經習慣了不透明的市場,並且以此為前提進行他們的操作,那麼這樣的市場是“不公允”、“不對稱”的市場。所有的進步都需要代價,但卻不能因為代價而去攻擊真理,這裏的真理體現在“公允”二字。巨大的代價會使人暫時的忽視真理的光輝,公允價值計量就是這樣一個占據理論製高點的一個理論,隻是他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種種問題,但是它的前景是不容否定的。

當前,對公允價值計量有威脅的攻擊是公允價值計量在增加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首先這種顧慮是值得關注的,但是他們需要把問題說得更明白一些,不是公允價值計量會計這一理論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是為達到“公允”的計量的方法還不夠完善,不夠適應當前經濟狀況,從而導致了可靠性不足。從理論上的“公允”價值計量來講相關性和可靠性是緊密相關的,因為“公允”既要求相關也要求可靠,不可靠的信息那麼相關隻是“錯誤地相關”,也就是不相關,再可靠的信息如果不相關都是無用的,所以它們相輔相成,缺一都不能稱為“公允”。所以公允價值計量會計的主要問題就落在了如何獲取相關又可靠地公允價值信息。

FSAB和IASB分別的製定的SFAS 157和IFRS 13主要著手解決“計量”的問題。在2006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和美國國家準則製定機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共同聲明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此後兩家委員會一直以此為基礎致力於建立一套通用的高質量國際會計準則。承諒解備忘錄的宗旨及兩家委員會達到上述目標的努力,IFRS 13是FASB和IASB共同工作的結果,他們參照IFRSs和GAAP一同建立通用的公允價值計量和公允價值計量信息披露要求。

綜合以上分析,公允價值會計在理論層麵是符合經濟和市場發展規律的正確理論,任何對它攻擊都站不穩腳。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經濟發展程度的問題,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國外準則製定機構(如,FASB、IASB等)都在積極地解決計量中的問題,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公允價值的優勢相信也會更加明顯。

從國內公允價值應用的實際情況來講,公允價值已經不再是要與不要的問題而是在多大範圍和程度上實施的問題。

參考文獻

[1]FASB,SFAS 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 [EB],2007.2.

[2]謝詩芬.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縱橫談[J].時代財會,2003(02):12-16.

[3]黃世忠.次貸危機引發的公允價值論戰[J].財會通訊,2008(11):20-21.

作者簡介:喬後坤(1986-),男,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