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透視孫真人養生精華(1 / 3)

第八章·透視孫真人養生精華

1. 解讀“孫真人衛生歌”

“孫真人衛生歌”在民間流傳廣泛,用詩歌的形式全麵涵蓋了孫思邈的長壽理論和養生方法,便於人們記誦和實踐。天地之間人為貴,頭像天兮足像地。

父母遺體宜保之,箕疇五福壽為最。人是萬物之靈,天地之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生命隻有一次,孫思邈極其重視和尊重生命,無論是行醫救人還是養生保健,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保全生命。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頭圓在上相應天,足方在下對應地,天人相應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儒家理論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保養身體不生病,不讓父母擔憂自己乃是孝道的體現;反之,一人生病導致全家不開心,不會養生的人其實挺自私,所以人人都應該學習養生之道。何況人間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壽乃第一福,養生是一件對人對己都有好處的事情。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

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失真元氣。

欲求長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還去火不成災,人能戒性還延命。此條開始都是養生的法則。養生首要三戒:大怒、大欲、大醉,三者若存一樣都會傷身害命,必須徹底遠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要長壽就要控製自己的脾氣,改掉自己不好的習氣,欲望之火會燒毀健康。這裏,真人舉了一個例子,樹木要成林須防止火災,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點火花都會引起嚴重後果。同理,長壽須戒欲,欲望是會放縱的,切莫因小失大。貪欲無窮忘卻精,用心不已失元神。

勞形散盡中和氣,更複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費費則竭,形若太勞勞則怯。

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

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

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此節談精神養生。在這個物質社會中要活得簡單自在、無憂無慮就請降低欲望,被名利牽扯著的貪欲是養生者的大敵。人活一世,生命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時間不是用到這裏就是用到那裏,如果把過多的精力去關注身外之物,必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關心自身健康,所以養生先要養成寡欲的習慣。思慮不可太過,心機不可用盡,生活不要為紛繁複雜的情緒所累,否則易損人身三寶:“精氣神”。隻要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不為世俗名利瑣事所累,心平氣和,精神愉快,人就活得輕鬆自在,不易生病。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嗬心火自閉。

秋呬定收金肺潤,冬吹腎水得平安。

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身丹。

發宜多梳氣宜煉,齒宜頻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揩摩常在麵。此節說了一些調息導引方法。根據季節的不同,以不同的調息方法吐納天地之氣:春噓、夏嗬、秋呬、冬吹及嘻、呼等(詳見“六字訣”),常練“六字訣”可增強髒腑免疫力。古人認為昆侖山是天下諸山之首,而頭部在人體的最高處,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全身血氣都上升於麵,故道家把頭部導引叫做“修昆侖”。“修昆侖”包括梳頭、叩齒、咽津、漱口、彈耳、摩麵等動作,經常練習可以健身益智、延緩衰老。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鹹。

夏月增辛減卻苦,秋月辛省便加酸。

冬月少鹹甘略戒,自然五髒各平安。

若能全減身康健,滋味偏多無病難。

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月汗多需換著。

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藥。

惟有夏月難調理,伏陰在內忌涼水。

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來成瘧痢。

心旺腎衰色宜忌,養腎固精當節製。

常令充實勿空虛,日食須當去油膩。吃飯穿衣,無事不是養生。順應時節飲食,當中蘊含著奧妙的五行原理。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著五髒——肝心脾肺腎,又對應著五味——酸苦甜辣鹹。春季肝氣升發,木克土,脾胃病高發,應少吃酸味,略增甜味以養脾胃;夏季心氣旺盛,火克金,肺氣較弱,應少吃苦味,略增辣味以養肺;秋季肺金當道,金克木,氣候幹燥,肝失濡潤,應少吃辣味,略增酸味來養肝;冬季腎水為主,水克火,寒冷收縮血管,心髒病易發,應少吃鹹味,略增苦味來養心。即使是略增,五味也都不能偏嗜,常學淡食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衝淡中和之味可以通利九竅、平和氣血、保元固精。穿衣也要順時,春捂秋凍,不著濕衣。孫思邈尤其指出夏季最難調理,氣候炎熱是外在的現象,其實天地之間內有伏陰。因此不要因為怕熱就大意,仍不能貪涼,過多吃冷飲,以免入秋後引發霍亂瘧疾。此外,夏季心氣較旺,腎氣較弱,勿以赤身露體就見色起意,須節製房事,養腎固精。夏季體力消耗較多,人易疲勞,須常保腹中充實,不令饑餓,飲食也宜清淡爽口,避免油膩。太飽傷神饑傷胃,太渴傷血並傷氣。

饑餐渴飲勿太過,免致膨亨傷心肺。

醉後強飲飽強食,未有此生不成疾。

人資飲食以養生,去其甚者自安適。

食後徐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此言饑、飽、渴、醉都不能太過,飲食本該滋養身體,如果反而傷身應反思飲食習慣是否不宜當。飯後邊散步邊按摩腹部有助食物的消化。夜半靈根灌清水,丹田濁氣切須嗬。這是一種氣功:夜半子時,麵向東靜坐,舌抵上齶,津液溢滿口中,咽下可補腎氣。然後調和氣息,微微張口嗬出濁氣,吐故納新。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飲過多防有病。

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神能損命。

慎勿將鹽去點茶,分明引賊入腎家。

下焦虛冷令人瘦,傷腎傷脾防病加。

坐臥防風吹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

更兼醉飽臥風中,風入五內成災咎。飲酒過多有損身體,肺為嬌髒,位置在心之上,像一華蓋罩著其他髒腑,故最易受傷。肺病表現為各種惱人的咳嗽,慢性難愈,勞神損命。飲茶時不宜吃鹹食,鹹味下走入腎,茶性寒滑,以鹽點茶無異引賊入室,使得寒濕傷腎,元氣大傷,肉消血耗,令人羸瘦。《黃帝內經》有雲:“上古聖人之教下也,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風為百病之長,坐處臥處不可當風,須得四麵周密,不讓風邪乘隙而入。夏季乘涼或者醉酒之後也不能疏忽,切記避風猶如避賊!雁有序兮犬有義,黑鯉朝北知臣禮,

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養體須當節五辛,五辛不節損元神,

莫教引動虛陽發,精竭容枯病漸侵。

不同在家並在外,若遇迅雷風雨至,

急須端肅敬天威,靜室收心須少避。萬物皆有靈性,動物也知禮儀。大雁飛時排成“人”字形,井然有序;狗最重“義”字,忠於主人,無有二心,忠於職守,看家護院;鯉魚頭上有七星形狀,每到夜晚朝北麵擺頭,似行臣禮。聖人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而今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管天上飛的、地下跑的還是水裏遊的都拿來烹飪,如此任意掌握動物性命,殺生太多,極大的違背了聖人的養生之道,消損長壽的福報。除了少吃動物肉,還要少吃五辛,五辛為蔥、蒜、韭菜、薤白、胡荽。這些菜氣味辛辣,都有發汗動氣的作用,吃多了易生虛火,耗傷津液。若遇大風大雨,無論在何處都要躲避。孫思邈認為天地間的暴風雨和驚雷閃電出現都是有天龍鬼神經過,應當懷敬畏之心,身處靜室,少安毋躁。恩愛牽纏不自由,利名縈絆幾時休。

放寬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頭。

頂天立地非容易,飽食暖衣寧不愧。

思量無以報洪恩,晨夕焚香頻懺悔。

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氣,請君熟玩衛生歌。最後,孫思邈仍然奉勸大家要珍惜生命,愛護自己,不要被各種名利、欲望等煩人瑣事羈絆住真心。做人就是要放開胸懷,凡事看淡看開,活的開不開心全在於自己的心態,被煩惱愁白了頭真是不值。調整心態的好辦法就是放下傲慢心,常懷感恩心,多想別人的好處,多找自己的不是,心念一轉,人生境界就不一樣了。心底無私天地寬,老實做人,踏實做事,積德行善,身心和諧,此是“衛生歌”的精神實質。2. 解讀“孫真人攝養論”

“攝養論”是孫思邈根據一年十二個月天地陰陽之氣的具體變化提出人體相應的飲食調劑和起居宜忌,令人體與自然規律協調一致,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一月腎氣受病,肺髒氣微。宜減鹹酸增辛味,助腎補肺,贍養胃氣。勿冒冰凍,勿極溫暖,早起夜臥,以緩形神。勿食生蔥,損人津血。勿食生蓼,必為症痼,麵起遊風。勿食蟄藏之物,減折人壽。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四日,宜拔白發,七日宜靜念思真,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遠行。農曆正月,自然界陽氣開始上升,萬物化生,一切都充滿了生機,但就氣溫來說,仍春寒料峭,應注意保暖,小心保養自身的陽氣。此時腎氣易受病,肺髒氣微,飲食應少鹹酸,多辛辣,助腎補肺,安陽胃氣。二月腎氣微,肝當正王。宜減酸增辛,助腎補肝,宜靜膈去痰水,小泄皮膚微汗,以散玄冬蘊伏之氣。勿食黃花菜、陳醋、菹,發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氣壅,關膈不通。勿食葵及雞子,滯人血氣,冱精。勿食兔及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八日,宜拔白發,九日忌食一切魚,仙家大畏。十四日不宜遠行。仲春氣正,宜節酒保全真性。農曆二月,陽光和煦,春意盎然,宜多曬太陽,多做室外運動,微微出汗,散發寒冬陰滯之氣。此時腎氣較微,肝氣旺盛,情緒上易於動怒,要注意情緒神誌的調攝,隨時保持心氣平和,不妄動肝火。飲食上應少酸多辛,助腎補肝。三月腎氣已息,心氣漸臨,木氣正王。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慎避西風,散體緩形,便性安泰。勿專殺伐,以順天道。勿吃黃花菜、陳醋、菹發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氣脹,化為水疾。勿食諸脾,脾神當王。勿食雞子,令人終身昏亂。此月三日,忌食五髒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遺殃。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發,二十七日忌遠行,宜齋戒,念靜思真。農曆三月,草木欣欣向榮,人體陽氣生發,應早睡早起,練功習拳。此時天氣開始變熱,注意動靜結合,不使大汗淋漓,損傷陽氣。此時腎氣以息,心氣漸臨,肝氣升發正旺,飲食上應少酸甜,減辛辣,補精益氣。可適當食用如香椿頭、馬蘭頭、綠豆芽、香菜、蜂蜜等有利陽氣生發而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四月肝髒已病,心髒漸壯。宜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胃氣。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風。勿食大蒜,傷神魂,損膽氣。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發痰水。勿食雞雉肉,令人生癰疽,逆元氣,勿食鱔魚,害人。此月四日,宜沐浴,拔白發。七日宜安心靜慮,齋戒,心有福慶。其日忌遠行。農曆四月,天氣已熱,植物茂盛,人體肝氣減弱,心髒功能增強。情誌宜開朗暢懷,安閑自在,切忌暴怒傷心。飲食上應多酸少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若感冒不可輕用發汗之藥,汗出過多會損傷心血。五月肝髒氣休,心正王。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氣,臥起俱早。每發泄,勿露體星宿下,慎避北風。勿處濕地,以招邪氣。勿食薤韭,以為症痼,傷神損氣。勿食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氣不安。此月五日,宜齋戒,清靜。此日忌見一切生血,勿食一切菜。十六日切忌嗜欲,犯之夭壽,傷神。其日忌遠行。二十七日宜沐浴,拔白發。農曆五月,春天剛過,夏季剛剛開始,陽光越來越旺,氣候炎熱,萬物蓬勃生長。人體心氣上升,心火旺盛,宜保持心情恬靜,心靜自然涼。除了氣溫較高,空氣濕度也大,切莫貪涼而露天睡臥、大汗而裸體吹風。飲食宜清淡,不要吃生火助熱的食物。人體易疲勞,應充分休息再配合適當的體育鍛煉強健體質。六月肝氣微,脾髒獨王。宜減苦增鹹,節約肥濃,補肝助腎,益筋骨,慎東風,犯之令人手足癱瘓。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氣壅。此月六日,宜齋戒、沐浴,吉。其日又宜起土興工。二十四日宜拔白發,其日忌遠行。二十七日宜沐浴,念靜思真,施陰騭事吉。農曆六月,炎暑季節,暑氣逼人,宜避暑納涼,居通風空敞之處,水亭林陰之中。此時白天時間長,陽氣多,適宜晚睡早起,中午最好睡30分鍾到1小時,或者選擇瑜伽、靜坐冥想類的養神方法休息。不要過分貪涼,將身體泡在冷水中,應淨心調息,安神定誌,熄滅煩躁。飲食不宜多吃冰水、雪糕,更忌肥膩食物,人汗出較多,應少吃苦味,增加鹹味。七月肝、心少氣,肺髒獨王。宜安寧情性,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無冒極熱,勿恣涼冷,無發大汗。勿食茱萸,無人氣壅。勿食豬肉,損人神氣。此月勿思惡事,仙家大忌。五日宜沐浴,七日宜絕慮,齋戒。九日謝前僭,求祈新慶。二十八日宜拔白發。二十九日忌遠行。農曆七月,晝熱夜涼,溫差較大,雨水多、濕熱重。人感到脾胃虛弱,胃口不好,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如荷葉粥,芳香化濕,開胃健脾。人體肺氣升發,不宜出大汗,應少吃辛辣,稍增鹹味。八月心髒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無犯邪風,令人骨肉生瘡,以為鬁痢。勿食小蒜,傷入神氣,魂魄不安。勿食豬肚,冬成嗽疾,經年不差。勿食雞雉肉,損入神氣。此月四日,勿市鞋履附足之物,仙家大忌。十八日宜齋戒,思念吉事,天人興福之時。二十一日宜拔白發,忌遠行,去而不返。又宜沐浴吉。農曆八月,氣候轉涼,暑氣全消,風起葉落,人體肺金當令,應放寬心胸,心態樂觀,防止傷感憂鬱的悲秋情緒。早晚及時增添衣服,躲避冷風,防止秋涼感冒。飲食稍帶辛辣,減去苦味,助筋補血,以養心肝。九月陽氣已衰,陰氣大盛,暴風數起,切忌賊邪之風。宜減苦增鹹,補肝益腎,助脾資胃。勿冒風霜,無恣醉飽。勿食蓴菜,有蟲不見。勿食薑蒜,損人神氣。勿食經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為水病。勿食犬肉,減算夭壽。此月九日,宜齋戒。十六日宜沐浴,拔白發。二十七日忌遠行,呼為羅網之日。農曆九月,草木零落,天高氣爽,天地間陽氣已經衰落,陰氣旺盛。此時,風暴頻發,要注意避風防寒。心理上應暢舒情懷,切不可見秋風落葉,產生垂慕之感。氣候幹燥,飲食上宜服蜂蜜、芝麻以養血潤燥,要少吃生冷,減苦增鹹,補肝益腎,滋補脾胃。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宜減辛苦,以養腎髒。無傷筋骨,勿泄皮膚。勿妄針灸,以其血澀,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損人血脈。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豬肉、蓴菜,衰人顏色。此月一日,宜沐浴。四日、五日勿責罰,仙家大忌。是月十日忌遠行,十三日宜拔白發,十五日宜齋戒,靜念思真,必獲福慶。二十日,切忌遠行。農曆十月,北風吹來,天氣變冷,霜降大地,草木凋零,蟲鳥伏藏。此時萬物閉藏,為來春的生機勃發作準備,應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避免著涼。早臥晚起,必待陽光。血脈閉塞,不可針灸。人體腎氣旺盛,宜少吃辛辣苦味。常到戶外活動,如曬太陽、跑步、做操等,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十一月腎髒正王,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絕鹹,補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溫暖,慎避賊邪之風,犯之令人麵腫,腰脊強痛。勿食貉肉,傷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鱉,損人元氣,長屍蟲。勿食經夏醋,發頭風,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此月三日,宜齋戒靜念。十日宜拔白發,其日忌遠行,不可出,宜念善天與福,去災。十六日宜沐浴,吉。農曆十一月,冰天雪地,鳥獸跡絕。此時手腳易冷,須避寒就溫,注意保暖。腎氣正旺,心肺衰微,飲食應多苦少鹹,溫暖熟軟,切忌粘硬生冷,補養肺、胃。室內卻不宜太熱,不可閉戶燃爐而臥,防中毒氣。十二月土當王,水氣不行。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髒。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為水病。勿食薤,多發痼疾。勿食黿鱉。農曆十二月,數九寒天,天寒地凍,然梅花報春,天地間陽氣漸漸升發。人體脾胃氣盛,胃口大開,腎氣減弱,飲食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髒。冬季毛孔閉塞,平時行動勿疲勞,防出汗。3. 解讀“孫真人養生銘”

“孫真人養生銘”見於《全唐書》,後人的一些養生著作如《壽世青編》、《遵生八箋》等都有引用。此銘刻於孫思邈故鄉陝西耀縣藥王山的石柱上,供中外遊人傳抄,領略真人的養生精神。全文如下: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神疲心易役,氣弱病來侵。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寢鳴天鼓,寅興漱玉津。

妖邪難侵犯,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

安神宜且樂,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孫真人養生銘”高度概括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裏的養生之道,點出了精神攝養、飲食生活習慣以及堅持導引按摩這幾個養生的主要方麵,最後提出長壽的關鍵還是在於個人能否實踐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