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看大醫如何養生(1 / 1)

序言 看大醫如何養生

自古至今,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長壽都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一說到百歲壽星,人們總是津津樂道,總想探索壽星們的長壽秘訣:究竟人家是怎樣保養身體的?活過百歲有哪些養生訣竅?我自己又該如何去保持健康呢?……人們太渴望獲得健康知識了,壽命不息,探索不止,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法門。作為壽星中的佼佼者,唐代大醫孫思邈不僅活到了一百四十歲,還是一位養生方法集大成者。他的養生之術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和醫家的養生理論,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千百年來備受人們尊崇。

孫思邈出生於陝西省耀縣孫家塬村的一個極為普通的農民家庭裏,許多人隻知道他是壽星,卻不知道他本人其實健康底子並不好,從小就體弱多病,為了求醫問藥幾乎傾盡家產。因為疾病,他立誌學醫,成為曆史上一代名醫,民間尊稱其為“藥王”;因為疾病,他久病成醫,特別注重養生,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唐代創造了一個長壽奇跡。他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壽命自己掌握,我想盡享天年,沒有什麼不可以!他從不空談養生,而是去落實養生,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麵,如環境、起居、衣著、飲食、心理等。他的養生之道簡單、實用、詳盡、全麵,使人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孫思邈的養生理論主要集中在《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兩部著作中。《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是他於公元641年(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0歲時開始撰寫,於公元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70歲時用了10年時間撰成的。30年後,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他100歲時,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翼”為輔助之意,是《備急千金要方》的續集,兩書合稱《千金方》。這兩部醫學著作被譽為我國古代的醫學百科全書,自問世以來,備受世人矚目,其中博大精深的養生理論和極其豐富的養生經驗令人受益匪淺,不少在今天看來還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本書第一至七章即是適應現代需要,分門別類,挖掘整理兩部《千金方》裏的養生保健方法,看看我們一代大醫是如何養生的。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親身實踐而得來的長壽經驗與大家分享,我相信對於身心疲憊、想好好養生又處於迷茫之中的現代人一定會有所啟發。

孫思邈這漫長的一生裏,著作頗豐,但除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外,大多失傳。另有部分養生篇章散見於其他文史典籍之中,還有一些養生歌訣流傳在民間,如《孫真人衛生歌》、《孫真人攝養論》、《孫真人養生銘》、《孫真人枕上記》、《謹疾箴》、《孫真人福壽論》等等。本書本著全麵發揚孫思邈養生文化的宗旨,力求完備,因此將除兩部《千金方》之外的養生篇章悉數收入第八章,並作出一定的解讀,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醫者父母心,名氣再大,孫思邈也從不離開老百姓,他始終堅持在民間治病救人,妙手回春。人們感其恩德,更驚其神奇醫術,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本書在每章結尾處都給大家講一講孫思邈的傳奇故事,讓我們共同領略名醫風采,增加養生信心。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孫思邈仙逝之後,人們將他隱居過的“五台山”改名為“藥王山”,並在山上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一代大醫世代流芳,永遠活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