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顧左右而言他——康熙帝遺囑(2)(2 / 3)

雍正接過念珠,明白父親的意思,大概是想讓他善待自己的兄弟。又或者是康熙在位為政寬鬆,不希望後繼者嚴刑峻法。所以給他一串念珠。

最後,康熙又把對馬齊說的話對雍正說了一遍。雍正的心裏不知是什麼滋味,但他明白父親為什麼要把所有的阿哥都召來,並非是想讓這些人聽到傳位給自己的信息,而是想控製住這些人不要鬧事。第二天,奄奄一息的康熙皇帝再下令,在自己死後,九門同時關閉,不得任何人出入。

這天夜間,康熙死掉。這個為大清王朝的昌盛與繁榮奮鬥六十多年的一代英主,滿懷著對他的億萬子民無限眷戀之情告別了人世,在位六十一年,終年六十九歲。

當天夜裏,在康熙皇帝諸子與隆科多的嚴密護衛下,康熙皇帝遺體從暢春園還回紫禁城乾清宮。為了防止國喪期間可能發生的各種變亂,下令關閉京城九門。十六日,向全國頒布康熙皇帝遺詔,雍正即位。

雍正繼位後麵臨著繁巨的政務:幾個兄弟都不服他的統治,繼續拉黨結派,進行反對他的活動,一些大臣專橫擅權,為非作歹,需要對付,各地的糧賦虧空,官員貪汙,政事廢弛的現象需要解決。

但雍正對這一切熟視無睹,就在登位後的九個月時,召集總理事務王大臣、滿漢文武大臣、九卿於乾清宮西暖閣,宣布秘密建儲。

在建儲詔書中,他說:“聖祖(康熙)既然將大事托付於我,我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計。”

十三年後,大家從正大光明匾額後拿出“答案”,果然就是乾隆。

這完全可以說明雍正急迫地秘密立儲,定乾隆為皇位繼承人,乃是實現其父康熙的遺願。雍正是特別相信天命鬼神的,在他看來,康熙把皇位傳給他,乃是倉促之間一言而定大計。康熙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出於對乾隆的寵愛和期望,所以,他在登位不久就要急切地把乾隆皇儲的地位秘密確定下來。

十三年後,乾隆登基,在其六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事事、處處以他的爺爺康熙為榜樣。在他的大量諭旨、文章、詩歌中,無數次地提到自己的爺爺康熙時,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懷念、尊敬、感激之情。

有人經常提到“康乾盛世”,且不管這種提法正確與否,而一個不容質疑的事實卻是,作為十三年皇帝的雍正被排除在外了。這大概很能說明一個問題:康熙是看在乾隆的麵子上才把皇位傳給雍正的。

5、雍正之死

據說雍正大興文字獄,將呂留良全家殺掉,沒有殺掉的就流放邊遠之地。後來僥幸逃脫的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為報殺祖父之仇,而殺掉了雍正拿走頭顱。因沒有真頭所以鑄了金頭完屍,埋葬於泰陵地宮。此說傳言甚廣又很久遠,雍正是否是金頭之身遂構成了清史一樁疑案。

金頭說是否可靠,至今沒有得到肯定回答,但有幾種情況可供思考。

《東華錄》記載這樣一件事,雍正七年四月,雍正曾傳諭:“呂留良悍戾凶頑,好亂樂禍……”並以“著邪書”“立逆說”公然詛罵先帝等罪名,於雍正十年十二月將呂及其家屬斬掉,並不知道此事的呂氏子孫被發配到寧古塔。但孫輩中是否有呂四娘?呂四娘是否真的殺了雍正?並沒有這方麵的史料。

又據《東華錄》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十九日,雍正要死了,召來許多大臣,又命張廷玉拿著自己的禦筆親書密旨,取出正大光明匾額後的立儲詔書,宣布乾隆為皇帝,即皇帝位。二十三日,雍正死掉。

這段記載告訴我,雍正從得病到死亡共延續五天,病中又召見王大臣,安排了繼位人選,如被殺割走頭顱,生命必刻不容緩,便無法召見王大臣。根據此推斷,雍正被殺,換金頭完屍埋葬的說法並不可信。但又據可靠資料,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乾隆曾這樣說道:“我突然接受皇帝之位,並無歡喜之心,因為老父親忽遭大故,死掉。”

“忽遭大故”一詞,一可理解為暴病而亡,又可理解為仇弑身亡,如是後者則削首換頭便有可能。

那麼,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雍正死亡的情景。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做了十三年皇帝的雍正在圓明園生病,在此前,他依然照常辦公,如十八日,與辦理苗疆事務王大臣議事,命哈元生、張照一定清除苗患,否則唯他們是問。二十日,諭軍機大臣關於北路軍營駝馬事務,引見寧古塔將軍杜賚谘送補授協領、佐領人員。這些官員似乎都夠不上見皇帝的級別,但雍正以十三年的勤奮問政還是見他們了。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時候,他身體已經不好,是不會接見這一類不重要的官員的。二十一日白天,他還照常辦公,但到了二十二日中午,他就感到不適,晚上,就完蛋了。完蛋前,他召見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莊親王允祿,禮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衛內大臣、公、豐盛額,納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宣布傳位弘曆,二十三日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