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身死名滅——武則天遺囑(1)(1 / 3)

遺製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舊唐書·則天皇後本紀》

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璦、柳奭親屬皆赦之。——《通鑒》卷208

她留下了政治遺囑,但等於沒留下;她沒有留下任何政治遺囑,但的確留下了讓後人感慨萬分的那句話:遺製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

一個人臨死前能放下一切才是真的放下,她明知道自己的遺囑已經對後人沒有任何作用,因為已經改朝換代,因為在唐帝國的男權社會,她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她什麼都沒有了以後。

其實一個帝王在為子孫計的時候,往往體現出了一種對人生的態度。武則天就是這樣一個帝王,她的政治遺囑完全可以當成一個深刻的哲理故事來看待。

1、逼宮

神龍元年(705)正月二十日,已臥病在床20天的大周皇帝武則天被一陣叫喊聲吵醒了。此時,她雖然已經八十一歲,但神智依舊很清醒,她一醒來,立即招呼侍奉在旁的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但兩人並沒有回答她,代替這兩個忠實信徒的是一大批士兵,為首一人就是當朝宰相張柬之。

對政治極為敏感的武則天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還是問了一句:“誰在作亂?”

張柬之向前,回道:“是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已將其誅殺。因事前怕走露風聲,所以未向陛下奏聞。”他說完,就偷偷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武則天,這位女皇的確是老了,臉色很難看,閉著眼睛,似乎聽到的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張柬之才繼續說道:“臣等在宮中用兵,真是罪該萬死。”

這話真是虛偽的讓人想吐,他帶來的不僅僅有五百羽林兵,還有太子李顯,武則天所依靠的最忠實的信徒張氏兄弟已經被誅殺,這個時候,武則天還有什麼能力治他的罪呢。

武則天心中冷笑,慢慢地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太子李顯。這倒讓她十分驚訝,因為李顯這個人生性懦弱,是李氏皇族中最合格的飯桶。她幾乎是半驚訝半譏諷地笑道:“是你小子啊!”

李顯渾身就是一哆嗦,事實上,她母親對他的了解比他自己還要深刻的多。他根本就不敢來,當時,張柬之派人去東宮迎他。他嚇得渾身發抖。他的女婿對他說:“先帝以神器付給殿下,殿下卻橫遭幽廢,人神同怒,已經有二十三年了。今天北門羽林諸軍與南衙眾宰相都同心協力,以誅殺二張兄弟,恢複李唐社稷。希望殿下立即到玄武門,絕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

李顯開始哆嗦,結巴起來:“二張實在可滅,可是皇上身體不好,不要驚嚇了她。請眾位暫且停止行動,日後再舉。”

前來迎接他的李湛實在聽不下去了,無論如何,李氏家族出了這樣一個窩囊廢,讓任何人都無法平息怒氣。他略生氣地說道:“諸將把命都拿出來保衛國家,殿下卻想讓大家白白送死去。難道日後,皇上的病就能好嗎?如果您堅決不做,還是您自己跟將士們說去吧。”

李顯見箭已在弦上,不得不發,這才出來。被他女婿強行抱上馬,到了玄武門,斬關而入。武則天能在床前見到這個站在造反人士中的窩囊兒子,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李顯還在母親的床前哆嗦時,武則天淡淡地對他說:“既然兩個小子(二張兄弟)已經死了,你就回東宮吧。”

李顯轉身就要走,被同來的司刑少卿桓彥範攔住了,並對武則天說:“太子怎麼能再回東宮呢!先帝把愛子托給陛下,他現在年紀已經一大把,卻還在當他的太子。您難道不知道嗎?當今天意民心都在思念唐朝。群臣不忘太宗、先帝之德,所以才奉了太子之命誅殺賊臣。希望陛下傳位給太子,以上順天意,下遂民願!”

武則天想死的心都有了。這麼多年來,她時刻在防備李氏的反擊,為了籠絡眾臣,她可謂是用盡千方百計,但還是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最不願看到的情形。

當她看到自己當初最信任的宰相李義府的兒子李湛也在時,更是心如刀絞,她看著李湛說:“想不到你也背叛朕。過去我待你們父子可不薄啊!”

她說的是實情,所以,李湛慚愧地低下了頭。武則天不管他,又把眼睛看向了宰相崔玄。她笑了:“他人都是由別人推薦上來的,你卻是朕親自提拔上來的,竟也參加這種事!”

崔玄的嘴上功夫要遠比李湛高:“臣下這就是為了報答陛下的大恩大德啊!”

此人不知是安了什麼居心,大概是想把武則天氣死。但武則天不中計,慢慢地把眼睛閉上,她的時代結束了。她感覺到了從來沒有過的疲倦,累了,也該好好歇息了。

這一年是公元705年,一年剛開始,而武則天時代已經結束。

2、遺製

逼宮事件發生的第二天,武則天下詔,由太子監國,大赦天下。第三天,武則天最有前途的女兒太平公主來了,母女倆談了很久。可惜的是,曆史對這次談話並沒有半點記錄。在這個時候,兩個人說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李氏複活已成定局。最後,太平公主依武則太內的意思寫下了她在皇位上的最後一道手詔,下令皇太子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