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的計謀和秦始皇正相反:秦始皇是陽謀的代表,他的計謀光明磊落,高瞻遠矚;而趙高則是陰謀的典型,在秦始皇時期他使的是鬼蜮伎倆,秦二世時他又為虎作倀,壞事做絕。趙高顛覆秦國有兩個目的,一是滅秦複趙,一是自己當皇帝。國破家亡,他要複仇,身體被閹受盡人性的屈辱,扭曲的心態使他不甘終身為奴。天天在皇帝身邊,在朝廷政治鬥爭的漩渦裏,他見慣了,所以他並不畏懼,自己也想嚐嚐當皇帝的滋味。
本書上篇、中篇都讓他隱忍著,直到下篇才讓他出山,終於向火山爆發一樣,蘊集了幾十年的能量突然噴發出來,霎時間便讓一個秦國天塌地陷,遭受了滅頂之災。趙高的陰謀全部暴露了,果然身手不凡,迅即官至宰相,不但結果了秦始皇,還殺了秦二世,誅了李斯,宰了蒙恬、蒙毅、馮去疾、馮劫等文武重臣……屠了秦始皇的全部兒女,可以說他的陰謀其陰險狠毒的程度,已達到了中國曆史上登峰造極之最。
不是嗎?一個太監,競把秦始皇出生人死艱苦卓絕拚殺出來的大秦王朗葬送了,並且還殺了那麼多重臣,這些駭人聽聞的曆史事實,證實了趙高是中國曆史上陰謀得逞中最狠毒、最險惡也是最成功者。
從趙國的角度看,趙高當為壯士。但因為他破壞統一,企圖複辟分裂,違背了曆史的潮流,他不是推動曆史前進,而是讓中國的曆史倒退,所以從中國曆史發展的觀點,從曆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趙高應該是中國曆史的罪人。所以,一切為分裂而搞陰謀的人,都應引以為戒。
這就是本書對趙高的評價。
第五,趙姬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趙姬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女性,她美麗善良,風流多情。她曾在邯鄲的危難時期帶著政兒,東藏西躲,含辛茹苦度過了六年之久。原是一個邯鄲街頭的歌舞伎,她曾經鍾情於呂不韋,但呂不韋卻把她當做了權力的交易品。所以她恨他,決心報複他並扶持嫪大與呂不韋抗衡。她這一生中的第二個男人是子楚,和他有夫妻
之情,但當她看到子楚妃妾成群時也冷了心。唯獨對嫪大,趙姬卻賦予了他真心的絕愛。他不僅相貌俊美,身材偉岸,而且和趙姬一樣也是江湖藝人出身,兩人患難與共,心心相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嫪大及兩個孩子被殺後,她完全喪失了生存的欲望。
趙姬又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她的計謀有著女人的特點,細針密縫,含藏不露。如為了保護政兒,她對子楚及呂不韋都巧為周旋,到底秦始皇是誰的兒子,隻有她最知情。所以連呂不韋這樣智商極高的人也竟然上了她的當。
第六,嫪大也是一個大男人
嫪大原是一個耍雜技的江湖藝人,長得很帥。後被呂不韋假閹後送入宮中,得到了趙太後的絕愛。官升至大鄭官總管,大小事都由他決定,後又在趙太後的要求下,被秦始皇封為與呂不韋地位齊平的長信侯。但當他一嚐到權力的甜頭後,權欲就迅速膨脹起來,他也想爭奪最高權力,也想讓他和趙太後所生的兒子當皇帝,於是舉旗反叛,最後被秦始皇處以車裂。
無疑,嫪大也是一個想在權力漩渦中一顯身手的男人,但因為他是一個藝人,一個下層人,在那樣的時代裏是必然要遭到嘲辱的,即使史書也對他竭盡歧視,不惜進行人身辱罵,甚至連司馬遷的《史記》也說他陽物碩大,乃致可以拉車雲雲。
嫪大雖然有江湖習氣,但他也有江湖義氣,試想:趙姬是邯鄲第一美人,又貴為皇後、太後,如果賜大沒有讓趙姬難忘的真情,那麼一個皇後何以值待與他結為生死戀,以致嫪大及兩個孩子被殺後,趙太後悲痛得不願活下去,最後盡管被秦王接回甘泉官,但還是鬱憤而死。
所以,本書不走史書的套路,而是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排除歧視,通過嫪大的曆史足跡正視他的特點和個性,既表現他的江湖習氣,更突出他的江湖義氣及其與趙太後在邯鄲的患難與共,讓嫪大被歪曲的形象得以矯正。
這就是本書中的嫪大。
第七,韓非子是一個傑出的思想家。
韓非是法家的代表,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他主張中央集權、君主專製、以法治國而使秦始皇大為讚賞,不惜出重兵把他請到秦國。但卻遭李斯等人的妒害而被秦始皇賜死。
韓非到秦國後,陷入了兩難,他既想協助秦始皇一統六國,但又不願趙國覆國,為維護祖國的利益,無奈提出了與李斯“遠交近攻”相反的“近交遠攻”這一致命的主張,就是這一主張使秦始皇下了殺掉他的決心。所以其實韓非的死,根本原因還在於此。李斯、姚賈的妒害隻不過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而已。本書著重刻畫了他的兩難處境,通過韓非與秦始皇完全相反的主張,從另一側麵,更加反襯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艱難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