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勤奮務實:要珍惜時間,更要提高效率 (1)(3 / 3)

紐約的一個公司被一家法國的公司兼並了。公司新總裁一上任,就宣布了一個決定:公司所有員工都要進行法語測試,隻有測試合格者才能留用。決定一宣布,幾乎所有的人都著了急,紛紛擁向圖書館。他們這時才意識到,不學習法語不行了。

可是,有一位員工卻若無其事,仍然像平常一樣,下班以後就直接回家了。同事們還以為,他已經準備放棄這份工作了。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考試結果一公布,這個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沒有希望的人,卻得了最高分。盡管他來公司時間不長,但他還是被公司破格列為第一批留用了。

原來,這個員工在大學剛畢業來到這個公司後,他看到公司的法國客戶很多,但自己又不會法語,每次與客戶的往來郵件或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譯幫忙。有時翻譯不在或顧不上時,自己的工作隻能被迫停止。因此,他想,看來法語在這個單位很有用,是工作的一個基本條件,遲早要把法語作為考核和使用員工的一個重要條件。於是,他早早就開始了自學法語。這次最高成績的取得,考試的成功,就是他提前學習的回報,是他早有準備的結果。這雖然是一件個人的小事,但它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曆史事實和人們的實踐一再證明,無論大事小事,要想做好,要想成功,必須預先做好準備。準備是成功的條件、是過程,成功是準備的目標、結果。準備好比是“十月懷胎”,成功隻是“一朝分娩”。因此,有準備的人,雖然不一定都能獲得成功。但是,獲得成功的人,一定都是有準備的人。

行動前,一定要把準備工作做好,否則,你怎麼可能抓住轉瞬即逝的美好機遇呢?

流傳甚廣的奧爾·布爾的一件軼事能夠更好地說明這個道理。這位傑出的小提琴家,多年以來一直堅持不懈地練習拉琴。通過不斷的練習,他的技藝早已成熟到後來他出名時的那個程度了,但是他始終還是默默無聞,不為大眾所知。

不過,他的運氣遲早會到來,因為他已經為成功等待了太久,他早就為成功積蓄了力量,隻是在等待機會的來臨。

一次,當這個來自挪威的年輕樂手正在演奏的時候,著名女歌手瑪麗·布朗恰巧從窗外經過。奧爾·布爾的演奏使她如醉如癡,她從來沒有想到小提琴能夠演奏出如此優美動人的音樂。她趕緊詢問了這個不知名樂手的姓名。隨後不久,在一次影響力極大的演出中,由於她突然與劇場經理發生了分歧,不得不臨時取消了自己的節目。在安排什麼人到前台去救場時,她想到了奧爾·布爾。

麵對聚集起來的大批觀眾,奧爾·布爾演奏了一個多小時。就是這一個多小時,使奧爾·布爾登上了世界音樂殿堂的巔峰。對於奧爾·布爾而言,那一個小時便是機遇,隻不過,他早已為此做好了準備。

成功的秘密在於,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你已經做好了把握住它的準備。對於那些懶惰者來說,再好的機遇,也是一文不值;對於那些沒有做好準備的人來說,再大的機遇,也隻會彰顯他的無能和懶散。

因此,為了獲得成功,一定要多付出努力,把準備工作做好。

戰勝拖拉,開始更加積極有為的生活

一位學者指出:“世上有超過90%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這是因為拖延能殺傷人的積極性。”你是一個辦事拖拉的人嗎?拖延是人性的弱點,在生活中不僅強大而且令人討厭;如果每當遇到糟糕的情況,你總是說:“我應該做它,但應付它現在已經太晚。”那麼,你的“拖延”誤區的形成,則不能歸咎於外在力量的影響,它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著種種憧憬、種種理想、種種計劃,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一切憧憬、理想與計劃,迅速加以執行,那麼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不知道會有多麼偉大!然而,人們有了好的計劃後,往往不去迅速執行,而是一味拖延,以致讓充滿熱情的事情冷淡下去,幻想逐漸消失,計劃最終破滅。

為什麼不在一開始發現問題時就著手行動?為什麼事情總到最後期限的時候才開始著手?一個個教訓告訴我們:不是時間不夠、事情太多,要命的是我們總在拖。拖延是偷竊時間的賊,是時間管理中最主要的罪惡。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越是手邊的事情多的時候就越容易走神。真正該做的事情要麼難以進行,要麼就不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