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人脈關係: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獲得事業發展的助力 (2)(2 / 3)

其實,一個人的個性的好壞優劣,並不是天生無法改變的。隻要願意學習和接受調教,不良的個性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的。

在個性方麵有瑕疵的人,並非就一無可取、不可救藥。比如,有些卓越不凡的幽默風趣的人,原來可能是孤僻、難與他人相處的人。他們經過靈活運用自己個性的長處,同時設法克服掉自己個性中的缺失後,而獲成就的。許多人個性內向、怕羞、膽怯、不善言談,這些人,其實不必擔憂自己不能和他人往來,你隻需稍稍調整、試一試就行。比如,你可以多接觸那些個性開放外向的朋友;多傾聽別人說話;你在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不必過多地注重形式。這樣,久而久之,你的內向個性就會有所改變。

改善自我個性沒有任何秘訣,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意誌,依循一定的規則和計劃來自我改善。這就像駕駛汽車一樣,應從低速擋開始學,按部就班。隻要一天花幾分鍾的時間,認真思考和審視自己的言行,那麼,你的個性就會伴隨著你的知識得到長足的改進。若能由淺入深,由簡而繁,於無意識中將充實自我的行動持續下去,你必將發現個中樂趣,並樂此不疲,你個性上的缺失就會得到很好地彌補和調整。

在為自身考慮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自私自利,理所當然地,他們也容易受到別人的嫌棄。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僅熱愛自己的人,實質就是公眾的敵人。”試想,一個隻顧自己而冷落別人的人,能和周圍的人融洽相處嗎?能感到社會的溫暖嗎?而對於不怕吃虧、為他人著想的人來說,他的行為實際上具有一種社會儲存作用,會為自己創造出美好的人際交往環境,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和回報。

匱乏的人,是因為心中滿是匱乏不足的想法,感覺自己缺這少那,於是拚命地攫取,而不想到別人是否也匱乏。這樣的人,反而會一直處在匱乏窮困的心境之中。能敞開心胸為他人著想,與他人分享,擁有的會比想象的多。許多窮困的人,不想與人分享,結果一直處於困境之中;而有些富有的人,不斷地做慈善公益活動,反而更富有,這是願意分享和為人著想的緣故。

我們說話做事情,必然要為自身利益打算。但是,為了實現某個目的,必然跟他人的利益發生關係。或者有益於人,或者有損於人。如果有益於人,就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和幫助;如果有損於人,必然遇到抵抗。所以,在為自身利益考慮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對方的利益,盡量尋求一個滿足雙方利益的契合,這是辦事的妙方,也是彼此和諧相處、愉快合作的基礎。

為對方著想,是做人做事的一條重要原則。在合作上,有些人片麵強調自己的利益,隻要有機會就不惜損害對方的利益,這不是傑出人士的境界。一方不合理獲益,即意味著另—方不合理受損,這種合作是無法持久的。

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設計的第一個軟件產品是為羅伯茨的微型儀器公司提供的,雙方由此結成合作關係。根據合同,微軟公司按出售的軟件數量提取版稅,同時規定,微軟公司不得單方麵向微型儀器公司的競爭對手出售這套軟件。但微型儀器公司有義務為微軟公司全力推銷這套軟件。羅伯茨是第一個開發出微型電腦的人,他的產品在當時沒有競爭對手,羅伯茨因此大賺其錢。

兩年後,成批電腦公司躋身市場,生產出質量更優良的微型電腦,羅伯茨的生意日漸萎縮。他不去考慮如何提高技術改進產品,卻想出了一著促銷的損招:搭配銷售。羅伯茨規定,顧客隻需付300多美元,就可得到一台微型儀器公司的電腦,外加一套微軟公司的軟件;但是,如果單買微軟的軟件,需付500美元。這明明就是不打算單獨出售軟件,因為他知道,很多電腦愛好者想要的是微軟公司的軟件,而不是他的電腦。羅伯茨這樣做,等於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微軟公司的利益。搭售方式使軟件銷量劇減,微軟公司得到的版稅收入也越來越少,已降到每月3500美元,尚不夠支付員工薪水。而它又沒有別的收入來源,照此下去,非倒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