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多加磨煉,逐漸提高自己的修養
修養是一個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良好的修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位與價值,一個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
但丁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也特別強調,修身養性對於一個人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存亡禍福,其要在身”、“善養浩然之氣”,隻有“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當然,修身,絕不是一種單純的外在修飾,而更是內心的匡正,“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中國古代思想家對個人的道德修養給予特別的關注,把它作為政治學說和人生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德行與事業看作人生追求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強調德是事業的基礎。立業如果不注重品德,事業就沒有根基。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毫無理想追求、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總是少數;但不重視修身的卻大有人在。結果理想追求和自己的思想、知識、能力相矛盾,難免在現實生活中碰壁,被社會淘汰。許多人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可能是社會埋沒了他;也可能並非真正有德有才,而是放鬆了自己的修養和要求,誌大而才疏,或者幼稚脆弱,對生活中的矛盾和挫折,缺乏適應能力、承受能力和臨機處置的能力。這說明處於現代競爭社會,仍然要以修身為本,全麵提高自身的素質。
為了加強修養,學會做人,就要注意在實踐中多加磨煉。生活中的一些人在某些方麵表現出修養不高,絕不是先天的,而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漸提高的。如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第一,要了解個人修養的幾個主要方麵
為了提高個人修養,首先要了解個人修養的幾個主要方麵。簡單地說,一個人的修養應該在文化修養、思維修養、心理修養、道德素質等幾個方麵來提高。
文化修養就是掌握的文化知識和在實際中運用這些知識來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有了高等學曆的文憑不等於就一定是文化修養高的人。沒有文化,談不上文化修養;有了文化,也並不等於有了文化修養。文化修養,不是簡單地上了幾年學、念了幾本書就可以修得養成的,也不是靠學校教育可以培養訓練出來的。它是一種積累,要靠相當長時間不懈努力地學習和修煉。
思想修養實際上就是思想方法和思維習慣問題。現在很多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維習慣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有些人遇事考慮的不是如何把事情做成功,而往往是我這麼做,領導會怎麼看我?同事會怎麼看我?萬一我做不成功,他們又會怎麼對待我?如此等等。這就是思想修養不足的表現,是需要積極努力提高的。
心理修養就是心態、自我調控能力。很多人在心理素質方麵,確實有些問題,攀比心理和虛榮心太重就是一種常見現象。正常的攀比可以促使競爭向上,而現在有些人的攀比幾乎到了不正常的程度。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競爭的應該是業績,應該是智慧和能力,而不應該是你爭我鬥。隻有努力把別人的長處學過來彌補自己的短處,才會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才是真正的聰明人。青年人一定要提高心理修養,樹立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
道德修養主要是指生活中的各種習慣表現。這方麵相對來說,很多人的欠缺更為多一些。例如許多年輕人抽煙,他們認為叼支煙是有派,抽支煙是榮耀,給朋友遞煙是熱情。再如隨地吐痰,有些人常常為了自己的舒服,就毫無顧忌、不分場合。還有如說髒話、缺乏禮讓意識等等。一個人隻要提高道德修養,才能擁有經得起考驗的高尚品格,在生活中才能贏得別人的認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