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性格個性:一個男人的命運就在他的性格中 (4)(1 / 3)

然而,即使是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人對環境的選擇卻總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我們這個正在高速發展的國家,由於曆史的原因,更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製,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環境與人的交互作用的主導麵,恐怕還是通過人對環境的適應來改變環境,而不是通過新的選擇來調換環境。

善於適應環境表現了人的性格的靈活,它具有多方麵好處:首先,能協調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其次,能優化自己的心境與情緒;再次,能調動自己內在的積極性;最後,能為進一步發展準備條件。所以,適應有積極與消極、主動與被動之分。我們提倡積極的、主動的適應環境,而不是消極的、被動的順應環境。因此,適應環境與改造環境又是一個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

第二,不苛求他人

與適應環境同步存在的問題是,人也不應苛求他人。就是要承認別人能同自己一樣選擇、保護、發展他們的個性、習慣、興趣和觀念等。這是不苛求他人的第一個要求,也是靈活性格的重要表現。

在人際交往中,和諧融洽是人人希望的,隻是矛盾、隔閡常要光顧我們的生活。於是,對不苛求他人的靈活性格,又提出了寬容待人的要求。尊重別人的個性、習慣等,是一種寬容;但是,當別人對自己表現出進攻的姿態時,能做到合理的諒解、忍讓,則是更大的寬容。當然,寬容並不是不講原則,更不是寄人籬下,而是以退為進。能寬容別人,在人際交往中保持性格的靈活性,是有益的交往態度,對一個人的成功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不苛求自己

這當然不是說對自己可以低標準,低要求。恰恰相反,不苛求自己,正是為了更好地要求自己,隻是這種要求是建立在實際的基礎之上的,因而也是很可能收到實效的。

不苛求自己主要有兩方麵的含義。

一是情感上的超脫。挫折、坎坷乃生活的題中之意。痛苦與歡樂同在,煩惱與幸福共存。成功的希望越大,失敗後的痛苦就越深;智能越高,對苦悶的體驗越敏感。要求一個神智清醒尤其是追求卓越的人,對挫折和失敗無動於衷,是不現實的。正確的做法是如何迅速擺脫困境。超脫痛苦的情感,正是為了使現實的自我上升到理智的“超我”,從而實現自己的誌向。

二是誌向上的彈性處理。每個有進取心的人,都有自己的誌向目標。但是,製定了目標未必一定能實現。靈活地對待自己,就是要對目標的難以實現進行正確的歸因,而不是一味地責怪自己無能、沒出息。這就好比登山,這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別的路;一時登不上山峰,可以先登上半山腰。這種現實的靈活態度,倒可能最終把你引上“風光無限好”的山頂。

學會積極肯定自己,充分相信自己

我們從生下來開始就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天和不同的人相處。可是,有一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人,或許是我們最容易疏忽和遺漏的,是的,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其實,心靈的力量是每個追求成功的人必須培養的,也是很容易培養的。因為人的心靈原本是很單純的,唯一的要求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是個好人,勤奮、努力、認真、節儉,肯定自己的大方、仁慈、善良……但是,要一個人充分相信自己,要戰勝的最大困惑和障礙,就是總是與別人比較:我不夠好,因為別人比我好;我不夠仁慈,因為有人比我更仁慈;我不夠漂亮,因為……

活著,是一種責任,最重要的是要有愛,愛自己,愛他人,這才是生命的意義。學會愛自己的第一步,是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評判自己,而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然後把它作為生活的依據。我們還必須學會與自己相處,不要常常批判自己。在生活中,我們不妨通過以下方法來嚐試幫助自己喜歡自己。

第一,學會和自己比較

要嚐試著跳出“與別人相比較”的習慣,而成為“與自己比較”的獨立自我。做到這一點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的。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與社會影響,多半是與別人比較,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但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凡事開頭難,最好找一個朋友一起努力,彼此鼓勵,彼此切磋與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你就會改變“與別人相比較”的習慣,進而隻考慮自己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