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智力學習
智力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智慧和聰明。它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識活動的那些比較穩定的內在心理特征的有機結合。一般說,與現代人成功關係最密切的智力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5個方麵。
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門戶。在觀察力的學習與培養過程中,既要學會觀察事物的全貌,又要學會觀察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既要觀察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又要觀察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既要觀察事物的相似之處,又要觀察事物的細微差別;既要觀察事物比較明顯的特征,又要觀察事物比較隱蔽的特征。
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倉庫。人們智力結構中的諸要素都離不開記憶力。培養記憶力,首先是要增強記憶力的敏銳性、正確性、持久性和備用性;同時也應當借助思維的幫助,通過思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建立起必要的聯想,這是通向記憶的堅實之路。
思維力是智力活動的核心。失去思維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的作用都無從發揮。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培養想象力,就要不斷增強想象的豐富性、新穎性和獨創性。
注意力是智力活動的維護者。人們的一切智力活動,包括觀察、記憶、思維、想象,都隻有在注意力的參與下,才能有效地順利地進行。因此,我們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必須善於掌握和調整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
科學文化由三個基本的層次組成:
第一個層次是器物層次,比如新的技術、設備和物質產品等。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不會使用科技產品和高科技工具,很難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立得住腳,更不用說有所作為了。
第二個層次是製度層次,製度層次的科學文化,主要體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體製和組織管理的一係列變革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強調科學人才在各個領域中的比重。製度層次科學文化的深入發展,將為成才者提供製度上的保障。
第三個層次是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層次的科學文化。這一層次的科學文化集中體現在由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所提倡的科學精神中,比如批判、創新、理性、規範、求真、獻身、公平、寬容、效率、協作等科學精神,這些精神不僅為近代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論基礎,也為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成功者提供了寶貴的精神基礎與思想前提。
隻有善於學習知識經濟所帶來的一切科學技術成果,全麵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成功地應對各種挑戰,在激烈的現代競爭中脫穎而出。
第三,品德學習
很早以來,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就提出了德、識、才、學、體是成才的5大內在因素,而“德”為5大因素之首。品德是成才的根本保證,這一點古今中外學者都一致認同。“德薄者,終學不成也。”道德作為一種知識,需要在長期的追求中,才能成為人內在的品德素質。
第四,個性學習
個性是指一個人在生活、生產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特征,比如堅定性、靈活性、敏捷性、嚴謹性、獨立性、主動性、專注性、靈活性等。人才的成長不僅與智力有關,而且與非智力的個性因素有關。高爾基在《遺傳的天才》一書中提出:熱情、勤奮等品質是構成天才的重要因素。特爾曼則認為:成就的75%取決於進取心、自信心和堅持力等人格特征。我國學者也認為:成功離不開良好的個性品質,如目標堅定而遠大、興趣廣泛而專一、情緒積極而穩定、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道德感和美感、有堅持力和自製力、有自信心和進取心、有獨立性和創造性、富有幽默感等。個性心理品質雖然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在後天的學習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個性學習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