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理想追求:成功的道路是由得體的目標鋪成的 (5)(3 / 3)

這種現象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作為一個生活在快節奏社會中的現代人,你可以不去嚐試新機會,你也可以不讓自己受苦受累,你更可以不用掌握新技能;但你也會同時失去好運氣、好身體和讓人羨慕的生存能力。就像那坐地等食的青蛙,一旦池塘幹涸了,就隻能被淘汰的命運。

生活像個萬花筒,五顏六色,千變萬化。對於這種變化,有的人能較快接受、適應;有的人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接受、適應。有的人能愉快接受、適應;有的人則需要有個從苦惱到愉快的轉變過程。當然,也有的人很長時間、甚至終生不能接受、適應某種事物變化。究其原因,這裏有個適應環境能力問題。

一個人不可能總是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環境也會時常發生變化。如果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或者適應新環境,則隻能歸於失敗。

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當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後,總是感覺吃不好,睡不好,甚至還會大病一場。這是因為初入一個新環境,身體的各項機能對新環境缺乏必要的適應性。

自然界的物種越來越少,就是因為人為的破壞使得許多生物難以適應的結果。人類雖然是自然界的高等智慧動物,但有時也會對周圍生存環境變化不太適應,這也會嚴重地影響了你的事業的拓展。

在人的一生中,有一多半的時間都在被動地接受適應生活的考驗。因而,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著無形的適應生存的工作。也許我們一時感覺不出適應的奇妙性,但當我們在某個地域站穩腳跟,並且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就能夠感覺到適應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適應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頑強的意誌和堅韌的耐心。有時就像嬰孩從母體裏脫離,要適應到外麵的世界生存一樣,掙紮是痛苦的,但痛苦後的啼哭又是十分幸福的。

適應會消耗大量的智慧技能。所以,在適應中,我們還需不斷加強知識的積累和體能的鍛煉,儲備良好的智慧、體能等競技食糧。

適應是複雜的,因為環境總在變化。有時看起來容易生存的環境,而真正去生活卻十分艱難;有時看起來艱難的環境,適應起來卻非常容易。因此,我們要學會看清事物內在的東西,然後選定自己進軍的目標。

成功的人生總是不斷進取與創造的人生,把未雨綢繆、把居安思危當做自己的座右銘。隻有把成功作為一種信仰、時時不忘成功的男人,才會不斷進取,才不會受製於生活環境的變化,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一個人隻有學會適應生活,才會立於不敗之地。麵對這不可避免的事實和嶄新的生活環境,我們要像詩人惠特曼所說的那樣:“讓我們學著像樹木一樣隨遇而安、順其自然,麵對黑夜、風暴、饑餓、意外等挫折的考驗。”

要想提高社會的適應能力,首先要適應環境,要善於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有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都有什麼特點,這樣才能針對變化了的環境對自身做出調整。

每當環境變遷後,要審時度勢,看看自己是處於怎樣的變化之中,是從農村走到城市,從普通學校來到重點學校,還是走出家庭生活步入學校的集體生活。隻有在生活和學習上不斷地調整自己,才能去適應新環境對自己的要求。

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要勇於麵對現實,正視自己。對變化了的“我”,對新環境中的實際的“我”,要有客觀的估量,特別是要真正認識自己的實力。例如:麵對學習成績的相對下降或個人地位不如以前突出等情況,不能一蹶不振,而要冷靜地分析各種原因。如果通過個人努力可以迎頭趕上,那就要樹立信心,加倍努力;如果能力所不及,或由於非個人原因造成的,就不要過分苛求自己,更不能灰心喪氣。要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或揚己所長,避己所短。一個人未來的希望應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和條件所及範圍之內,不要盲目地處處與他人攀比,也不要對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要在了解自我、了解現實的基礎上,盡快地做到自我價值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