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目標應該是專一的
一個人確定的目標要專一,而不能經常變幻不定。確立目標之前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要權衡各種利弊,考慮各種內外因素,從眾多可供選擇的目標中確立一個。
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沒有什麼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經常確立目標,經常變換目標,所謂“常立誌”者就是這樣一種人。一個人在某一個時期或一生中一般隻能確立一個主要目標,目標過多,會使人無所適從,分散精力,從而影響成就。
確定目標不能太寬泛,而應該確定在一個具體的點上。如同用放大鏡聚集陽光使一張紙燃燒,要把焦距對準紙片才能點燃。如果不停地移動放大鏡,或者對不準焦距,都不能使紙片燃燒。
第四,目標應該是長期的
一個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確立長期的目標,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和心理準備。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了長期的目標,就不怕暫時的挫折,也不會因為前進中有困難就畏縮不前。許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必須付出時間和代價,甚至一生的努力。
第五,目標應該是遠大的
目標有大小之分,這裏講的主要是有重大價值的目標。隻有遠大的目標,才會有崇高的意義,才能激起一個人心中的渴望。
一個人確定的目標越遠大,他取得的成就就越大。遠大的目標總是與遠大的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那些改變了曆史麵貌的偉人們,無一不是確立了遠大的目標,這樣的目標激勵著他們時刻都在為理想而奮鬥,結果他們成了名垂千古的偉人。
要有強烈的成功欲望和必勝的決心
在心理學上,動機是指一種由需要所推動的,達到一定目標的行為動力。如肚子餓了,需要吃東西,便產生了尋找食物行為的動力。而成就動機,則是指一個人在完成某種任務時,力圖取得成功的動機。它是個人對自己所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去學習、努力的動機。如青少年想玩好一種遊戲,中年人想維護身體的健康,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完成自認為重要而有價值的工作,等等。
成就動機在人的動機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類適應社會的動力源泉,是人類的抱負、雄心和獲得成功的強烈衝動,甚至決定著人們在人生的攀登中最終達到的高度。成就動機對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它好像一台強大的發動機,激勵人們努力向上,在前進道路上克服各種困難,取得一個個成就。
心理學家大衛·麥克裏蘭曾設計過一個情境,來測驗一個人的成就動機大小。假設有人讓你在一個無人屋子裏,獨自一個人玩套圈的遊戲,你可以自由選擇起點位置。那麼你是選擇距離目標很近的位置,百發百中;還是選擇距離目標很遠的位置,鮮有套中;還是選擇距離目標適中的位置,約有一半次數套中目標呢?而這些選擇又都意味著什麼呢?
麥克裏蘭告訴我們:如果你選擇前兩者,即距離目標很近或很遠的位置,就說明你是成就動機較低的人。你做事情是為了避免失敗。確切地說,是為了避免失敗帶來的負麵情緒。因為距離很近,絕不會失敗;距離很遠,別人也成功不了,自己也不會因失敗而被別人瞧不起。
相反,如果你選擇最後一種做法,就是距離目標適中的位置,則表明你是一個成就動機較高的人。你不斷地在自己的潛能內挑戰自己,追求可能的成功。你做事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追求自我超越、自我成長。
麥克裏蘭發現,人具有追求卓越、實現目標、爭取成功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成為成就動機。具有強烈成就動機的人特點是:他們追求的是個人成就,而不是報酬本身,他們極想把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更有效;他們能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承擔責任,及時獲得對自己成效的反饋,以便判斷自己是否有改進;他們喜歡設置有中等挑戰性的目標——因為中等難度的工作既有成功的可能,又有足夠的挑戰性,能夠滿足個人的成就動機;他們不是賭徒,所以不喜歡靠運氣獲得成功,也不喜歡成功概率過大,因為對能力沒有挑戰性,當一項任務的成功的可能性為50%時,他們的表現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