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外資企業轉移汙染產業的違法成本
可參照發達國家的稅法製度,開征環境稅和汙染稅,加大汙染企業隨意排汙的經濟成本,使其不敢對外隨意排汙。如果外資企業在破壞環境後的違法成本低,就可能進一步縱容他們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環境汙染性項目。因此,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維護人民的身體健康權益,就應該積極加重懲罰力度,並加大對外資轉移汙染產業破壞環境的違法成本,使其不敢也不能汙染產業轉移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例如:邢台市環保部門在對外資企業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汙染處罰就是加大違法成本的典型案例。在2014年上半年的53天中,該市環保部門發現該外資企業煙塵超標達38天,超標率達71.7%,高濃度焦化生產廢水揮發酚濃度為國標的137倍等,該外資企業將高汙染產業轉移邢台市進行投產,給當地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當地政府迅速將案件移送至司法機關,並對涉事企業5名責任人以“汙染環境罪”處以刑罰,開出了該市環保執法史上最高245萬罰款,同時還強製要求該企業投入1.8億元進行環保設施改造。可見,隻有加大外資企業轉移汙染產業的違法成本,才能更有效的保護當地的環境。
(四)積極鼓勵節能新技術和先進治汙設備的外商投資項目
當前,我國需要引進高科技產業和先進技術,還要購進先進治汙設備進行環境汙染治理工作。今後我國在引進外資方麵,應轉變增長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方式進行轉變,應重點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進入我國,限製高能耗和高汙染產業,鼓勵進口先進技術設備,促進我國技術的升級換代;要加大引進綠色和朝陽產業,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促進經濟可持續性發展。例如:廣東湛江晨鳴建設的生物質氣化爐項目,采用新技術和設備,使用漿廠的樹皮與木屑廢棄物為原料進入氣化爐燃燒,代替重油用於白泥煆燒,減少汙染排放;APP(中國)與江蘇鼎晟新能源公司簽署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利用現有廠房開展屋頂光伏發電,不僅節約用煤,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有芬歐彙川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油為其業務提供了良好補充,創造了UPM新的發展機遇。
(五)加快創建中外合作生態產業示範園
從當今的發展潮流看,創建生態產業示範園是有效改善環境汙染的途徑之一。環境保護是世界性潮流,創建生態示範區建設是各國共同認可的重要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態問題嚴重,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製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基於可持續發展和適應全國環境保護形勢,國家環保局在1995年開展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工作,浙江省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生態農村建設,1995年紹興縣、磐安縣和臨安縣被國家環境保護局列為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拉開了浙江省乃至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序幕。例如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2014年3月26日在巴黎,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奧朗德簽署文件實施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項目,將中法兩國在城市規劃設計、建造和管理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和經驗運用於示範城建設,貫徹低碳生態和城市融合發展的理念,創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環保新城;還有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是國務院東北振興老工業基地的示範項目,作為國家環保部批準的國家進口可利用廢物“圈區管理”示範園區,已成為國家廢舊電子產品綜合利用示範園區。全國這些生態示範園和生態城區的建設將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典範。
(六)加大公眾與社會輿論對環境汙染的監督作用
社會輿論的監督對環境保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輿論監督不僅僅是公眾的輿論監督,還應該包括民間環保組織的監督以及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應該把公眾監督納入環保製度之內,賦予其監督環境的權利,監督外資企業是否遵守環保法開展生產活動;民間環保組織要行動起來,通過發行環保出版物以及對公共環保輿論的影響,在確定環境保護議程和發起環境保護活動方麵起著主力軍作用;對於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應該重點放在環保活動輿論宣傳方麵,以及在重大環境汙染事故的披露方麵,積極發揮保護環境倡導作用。
例如漳州PX項目爆炸事件,一家由海外華僑發起設立的以石化為主業的多元化外資企業由於漏油引發爆炸,導致多人受傷,附近養殖戶所養北美白蝦大批死亡,居民缺乏基本飲用水,生產和生活環境受到很大影響。在世界範圍內,PX項目在發達國家也存在,但現今出現由發達國家向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使得我國的環保壓力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國需要加大公眾輿論監督作用,有效防止汙染產業的進入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安全。
參考文獻:
[1]趙楠.國際產業轉移的技術路徑、投資方式與我國外包基地建設[J].國際貿易問題,2007.
[2]李玲,陶鋒.中國製造業最優環境規製強度的選擇[J].中國工業經濟,2012(5).
[3]許林.國際產業轉移對中國經濟及環境保護的影響與對策[J].生態經濟,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