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韓FTA實施對兩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策略選擇(2 / 3)

雖然韓國農產品關稅水平高於中國,但從韓國已生效的FTA實施情況來看,農產品降稅情況均在有效推進,以韓國簽署的首個自貿區韓國—智利自貿區為例,立即實施零關稅的農產品種類占全部農產品的27.4%,2-5年內逐步取消關稅的農產品種類占34.5%,而韓美FTA中90%以上的農產品均已實施關稅減讓。中韓FTA中,農產品和水產品的零關稅品種占全部品種數量的70%,對於蘋果、梨、辣椒、洋蔥等農產品采取較長期的關稅削減方式處理。韓國農產品關稅水平的降低將使兩國農產品的貿易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農產品的貿易品種和貿易數量也將會有所增加,兩國之間農產品交流必將日益活躍,可以預測,兩國之間農產品貿易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二)有利於擴大中韓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市場規模

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約合韓元700萬億元的巨大市場使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前景被日益看好。隨著中國威海和韓國仁川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被寫入中韓FTA,威海成為中國第一個與韓國開通海運跨境電子商務的城市,威韓跨境電子商務正式開啟,打響了中韓FTA地方經濟合作的“第一炮”。

2015年3月21日,中韓高速客貨班輪“新金橋5號”順利通關,標誌著中韓海運跨境電子商務直購進口模式正式開啟,有望最大限度釋放跨境電商的改革紅利,使運輸成本至少可節省30%以上,實現“空運的速度,海運的價格”。雖然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流通市場,但在如此廣闊的市場上構築實體的流通網絡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網上購物是韓國農副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有效途徑。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將與阿裏巴巴集團下屬的天貓、一號店等B2C合作經營韓國農副食品專賣店,大踏步進軍網上購物市場。中國首家中韓跨境電子商務平台HT mall也已正式啟動,目前已有超過150家韓國生產企業入駐,在進口國所發生的檢驗檢疫、通關、產品質量保證、售後服務等問題,均可以通過HT mall得到一站式解決。

(三)有利於建立有效的爭端解決機製

韓國為保護其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業和農產品,實施極為嚴格的市場保護政策,一方麵對國內農業生產者給予高額補貼,另一方麵嚴格限製進口,以此來維持國內農產品價格的穩定,這些農產品貿易保護措施經常引發中韓農產品貿易領域的摩擦和爭端,是中韓農產品貿易爭端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兩國農產品貿易的正常發展。中韓FTA將進一步加快雙方爭端解決機製的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韓國對我國部分農產品的貿易歧視,為雙方開展農產品貿易提供可遵循的貿易規則,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有利於化解雙方的貿易爭端。

(四)有利於突破雙邊農產品貿易壁壘

近年來,中國對韓國農產品出口的平均增長率僅為10.6%左右,主要原因在於韓國對部分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實施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導致我國具有價格優勢的農產品無法順利進入韓國市場,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韓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農產品實施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往往臨時增加合同尚未規定的強製性檢驗項目,而且在檢驗方式上一律實行全檢。

例如,2005年,韓國官方發布通告,稱9種原產地為中國的泡菜鉛含量超標且檢測出寄生蟲卵,引起泡菜風波,隨後對中國出口的所有泡菜進行召回和禁售處理;2009年,韓國將胡蘿卜、大蒜的鉛含量均下調至0.1mg/kg以下。中韓FTA的建立可使韓國農產品整體關稅水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中韓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作用,雖然韓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貿易壁壘尤其是種類繁多、設置靈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不會迅速減少,但從長期角度看,中韓FTA的簽署仍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雙邊突破農產品的貿易壁壘,促進中韓農產品貿易進一步發展。

三、 中韓農產品貿易發展策略

(一)提高綠色農產品科技含量,重視農業生態化發展

我國對韓國出口的農產品中,初級產品較多,加工製品較少,技術含量較低。韓國建立了177種進口農產品原產地義務標識製度、農藥和有害物質成分標準等一係列規章製度,對進口農產品進行了有效的控製,因此,我國必須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應加大對農產品的科技投入,加快在綠色農產品貯藏、加工、運輸、包裝等生產應用方麵的技術自主創新,不斷提升我國綠色農產品的檔次。還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規範農產品生產流程,使農產品生產向專業化、多樣化等方向發展,加大農產品科技投入,大力倡導綠色生產,深化農產品加工,提高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規範化和規模化經營,重視農業生態化、產業化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對韓國農產品的出口。

(二)建立農產品出口安全認證機製,發展有機農產品出口基地

要衝破韓國對我國農產品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調整出口農產品的產業結構,建立農產品出口安全認證機製是關鍵。應在各級政府及相關檢驗檢疫部門建立專門機構,對綠色農產品出口進行嚴格管理及監督,逐步建成並大力培育一批綠色農產品專業化出口市場,進一步建立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認證機製,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工作,逐步減少技術含量較低的初級農產品出口,擴大綠色農產品龍頭企業的規模。此外,應結合韓國市場的主體需求,培育有機農產品出口基地,發展有機農產品出口,不斷推進農業生產和經營的標準化,借鑒現有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經驗,形成特色的農產品出口基地,進而提高我國農產品在韓國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