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西村落古建築文物頻遭盜賣(1 / 1)

大量古建築存在丟失構件現象,其中不乏村中整座戲台、廟宇被賣掉。

在山西高平市西部山區有座康營村,是古代著名的長平之戰的主要戰場。村中,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湯廟雖是明清建築風格,但廟中三千年古柏甚至早於二千多年前的長平之戰,至今仍長得鬱鬱蔥蔥,令人驚歎。

“前幾年廟裏丟了很多東西,有磚雕,還有精美的桃園三結義雕塑,等等。”47歲的成湯廟安全防護員王建林說,由於失盜嚴重,後來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和企業家投資約850萬元對其進行了維修,並派專人看管。雖然目前失盜情況幾乎杜絕,但廟裏的一些雕刻已經不像原來那樣古色古香而是新建新修的了。

山西是全國古建築遺存最多的省份。近年來,受相關法律細則缺失、基層管理能力不足、失於監管的市場交易猖獗等因素影響,大量村落內的古建及構件被盜竊或買賣。相關專家表示,此類現象不僅造成山西古建築資源流失,還破壞了村落的原始風貌和地域特色,建議采取措施加強監管,留住即將逝去的“鄉愁”符號。

“電視播出第二天就丟了一個宋代藥槽”

據文物部門公布,山西省目前有寺廟、民居、戲台等古建築2.8萬餘處,且絕大多數分布在村落內。業內知名的民間古建愛好者唐大華4年來走訪了山西400多處古建,發現80%的古建存在丟失構件現象,其中不乏村中整座戲台、廟宇被賣掉。

唐大華說,經過調查,山西萬榮縣裏望村村委會5萬元將村裏清代古戲台賣到了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一座文化公園內。另外,山西晉中市榆次區莊子鄉六台村戲台已經被賣到廣東番禺古建築藝術館,由戲台改造成了門樓,原址上隻剩下幾根柱子突兀地立在那裏。此外,萬榮縣上井村的一座古廟正殿、配殿、戲台等全部被賣掉,不知去向。

本刊記者近日在晉東南地區走訪了十餘個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發現買賣盜竊古建構件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擁有上千年曆史的沁水縣竇莊村2009年曾在中央電視台做過專題節目。“節目播出第二天就丟了一個宋代藥槽。到2011年的三年間,全村共丟了石獅子等20多件寶貝。”村委會主任豆國平說,為圖一時之利,很多村民也將家裏的古家具等售賣,現在村裏隻剩下搬不動的文物了。

一些位於村落內的文保單位,也時常發生構件失盜現象。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位於平順縣虹霓村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惠大師塔,塔身上的國家一級文物金剛佛像已經被盜,至今未被追回。而在山西芮城縣的唐代建築廣仁王廟裏,盡管有文管員看護,千年唐碑還是被盜,後來被警方追回。曲沃縣義城村內的縣保單位義城皇帝廟柱礎曾遭偷竊,雖然未遂,但柱子已經明顯偏離原來方向。

“古建築及構件離開了它原來賴以生存的場所就會變得毫無價值。在一些地方看到來自全省各地數以萬計的活生生的古建被砍成死的支離破碎的構件堆積在一起,感覺就像是看到一堆血淋淋的白骨,十分刺眼。”長期從事村鎮規劃的山西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霍耀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