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進入齊國時,鮑叔牙親自到邊境迎接。等他進入齊國國境,魯國士兵看不見之後,鮑叔牙便為管仲除去了枷鎖,帶著他沐浴更衣拜見齊桓公。齊桓公任命他為大夫,負責主持齊國的政務。管仲與齊國大臣共同治理國家,完善製度,發展經濟,招募賢才,齊國很快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在管仲的輔助下,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1)選自《史記·齊太公世家》。
(2)功虧一簣: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想堆很高的山,因為隻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隻差最後一點沒能完成。
齊桓公稱霸(1)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大國爭霸過程中湧現出來的第一個霸主,他建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泱泱大國,其他的國家都尊齊國為盟主。那麼他是怎麼稱霸的呢?
齊桓公繼承王位後,管仲和鮑叔牙一起輔佐齊桓公。管仲擔任國相後,整頓政治,發展商業,選用了大批的賢人,在他的努力下,齊國上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國力十分強盛。
齊桓公即位的第二年就出兵消滅了郯國,因為在桓公逃亡的時候,郯國國君對他十分傲慢。
後來桓公又出兵攻打魯國,魯國戰敗,魯莊公向桓公求和,並且答應把遂邑(今山東寧陽縣)割讓給齊國。齊桓公答應了他的條件,決定在柯地(今山東東阿縣)訂立盟約。魯國國君正要簽下屈辱的協議時,忽然有一個人躥上台來,把匕首架在桓公的脖子上,這個人就是魯國大夫曹沫。
桓公驚恐地問:“你想要幹什麼?”
曹沫說:“魯國是小國,齊國是大國,大王您恃強淩弱,您說應該怎麼辦?”
於是桓公答應歸還魯國的土地,聽到這句話,曹沫退回大臣的隊伍中,平靜得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看到這種場景,桓公氣不打一處來,就想殺了曹沫,不再退還魯國的土地。管仲看出桓公的心思,走上前去耳語道:“大王,您已經答應人家了,就不要違背誓言。隻為這一口惡氣就失掉了在諸侯麵前的誠信,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啊!”齊桓公聽罷,無奈地歎了口氣,歸還了土地。後來諸侯聽說了這件事情,都誇齊桓公講信用、重名譽,都願意來歸附他。後來諸侯們與齊桓公在甄地(今山東菏澤境內)會盟,從這時候起,齊桓公開始稱霸天下。
後來北方邊境的少數民族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救燕,齊國士兵狠狠打擊了山戎部落,一直深入山戎境內很遠才返回。燕國國君非常感激齊桓公,送他的時候一直舍不得離去,後來發現自己竟然送到了齊國境內。桓公說:“按照周朝的禮節,諸侯之間相送是不能跨過地界的,我不能違了這個禮啊!”燕國國君非常驚恐,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隻見齊桓公命令手下軍官:“派一隊士兵在這裏挖溝!”說完又轉頭看著燕君,說:“既然古禮不可違,那我們就把這裏作為兩國的國界吧,你回國去吧!”聽說桓公把燕君足跡所到的地方都割讓給了燕國,諸侯更加佩服齊桓公了。
齊桓公在位的第35年,召集諸侯在葵丘(今河南蘭考縣)會盟。周天子也派人出席了會議,還給齊桓公帶來了禮物,有祭祀用的肉、紅色的弓箭,還有天子才可以用的車駕,並且下令桓公可以不下跪來接受禮物。桓公也覺得自己實力不凡,可以不必下跪,管仲又一次勸阻了他,說:“大王,這樣不合適!天子畢竟是天子,不要給別人攻打我們的借口。”桓公覺得有道理,仍跪在地上接受了賞賜。這就是曆史上的“葵丘會盟”,是齊桓公霸主地位正式確立的標誌。
後來類似的會盟齊桓公又召集過好多次,他的表現也越來越傲慢無禮,他說:“現在哪個國家有事,都得我親自過問,去給他們主持公道,就是以前夏、商、周的天子也沒法和我比啊!我要去泰山祭天,一切都要按天子的規格辦!”管仲聽聞,極力阻止:“大王,您畢竟不是天子,這樣做不合適,否則那些一直蠢蠢欲動的諸侯就有借口來討伐您了!”齊桓公不理睬管仲的勸說,堅持要去封禪。最後管仲不得不撒謊說:“要去封禪,必須有遙遠地方的金銀珠寶才行。否則,您這樣貿然前去,天一定會怪罪您的。”齊桓公這才作罷。
後來管仲年邁,桓公問他誰能接替國相的位置。管仲說:“你才是最了解臣子的人啊!”桓公推薦了易牙、開方和豎刁,管仲說他們都是為了迎合國君不擇手段之徒,萬萬不可以重用。管仲一死,桓公便忘記了這些管仲的話,重用了這三個人。
後來桓公病重,這幾個人挑撥幾個公子互相攻擊,宮中一片混亂,誰都不敢來裝殮桓公的屍體,直到67天後,公子無詭即位才為桓公舉行了葬禮。一代霸主就這樣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而桓公死後,齊國也開始衰落。
(1)選自《史記·齊太公世家》。
管鮑之交。(1)
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一直被世人所傳頌。如果你的朋友總是想占點小便宜,而且膽子很小,你會看不起他嗎?管仲就是這樣一個人,不過鮑叔牙沒有嫌棄過他,因為鮑叔牙非常了解管仲這樣做的原因。
管仲名叫夷吾,是潁上(今安徽省西北部)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有非凡的才幹,但是家裏很窮。而與他關係很好的鮑叔牙家境比較優越,所以管仲經常占鮑叔牙的小便宜,但是鮑叔牙對此從來沒有抱怨過。
有一次兩個人一起做生意,鮑叔牙出本錢,管仲出力,賺錢之後,管仲理直氣壯地對鮑叔牙說:“這次生意我出的力不少,我要多分一些錢。”鮑叔牙沒有說話,點點頭同意了。旁人紛紛指責管仲,說:“鮑叔牙出了本錢,做生意的時候他出的力也不比你少,你憑什麼這麼理直氣壯地要求多分錢呢?”“大家不要生氣,其實管仲出的力是比我多一些,他多分些錢也是應該的。”鮑叔牙勸說周圍的人。
回家後,鮑叔牙的仆人也抱怨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都沒有出,分錢的時候卻拿得比您還多,主人您為什麼害怕管仲呢?為什麼總是要讓他占便宜?”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裏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又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麵,大家就罵管仲說:“你這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開始參與政事。鮑叔牙投奔了公子小白,管仲則去輔佐公子糾。後來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王位的時候,管仲想替公子糾殺掉小白,可惜管仲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腰帶上,小白不僅沒死還當上齊國國君。公子小白即位後,要任命鮑叔牙為國相,鮑叔牙卻推薦了管仲,自己甘願做管仲的手下,幫助他管理政事。
管仲成為齊國的國相之後,果然不辱使命。他充分利用了齊國瀕臨大海的地理優勢,積累財富,富國強兵,很快齊國就成為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管仲也絲毫沒有委屈自己,他家裏非常富有,幾乎可以和諸侯王室相比,但是齊國人並沒有絲毫的怨言,他們覺得這是管仲應得的。
鮑叔牙死後,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鮑叔牙對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歎說:“當初貧窮時,我曾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他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牙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加艱難,他不認為我愚蠢,隻說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被國君辭退,他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多次作戰,多次逃跑,他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自殺,我卻被囚受辱,他不認為我不懂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雖然是父母,但是最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現在天下的人很少讚美鮑叔牙的才幹,而常常誇獎鮑叔牙善於識人。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代代流傳的佳話。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1)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崔慶之亂。(1)
齊桓公死後,他的兒子們相繼繼位,最後一個是齊頃公。頃公死後,齊靈公成為齊國國君。而齊靈公因為寵愛小兒子,廢了原來的太子,最後是誰繼位了呢?
齊靈公有兩個兒子,夫人生下的公子光和仲姬生下的公子牙,不過公子牙是另一個妃子戎姬撫養長大的。本來公子光是太子,由高厚輔佐,但是深受齊靈公寵愛的戎姬卻希望改立牙為太子。仲姬認為這樣並不合適,但齊靈公主意已定,就把公子光發配到遙遠的東部邊疆,改立牙為太子,仍然由高厚輔佐。
齊靈公生病之後,一個叫做崔杼的大臣把公子光接了回來,擁立他為國君,這就是荒唐的齊莊公。莊公一即位就把戎姬殺了,接著又殺死了公子牙。
崔杼的妻子非常漂亮,齊莊公見過一次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不久兩個人就勾搭在一起。齊莊公不僅經常明目張膽地來到崔家,還把崔杼的東西拿出去送給別人,以此來侮辱他。崔杼敢怒不敢言,隻想等到晉國和齊國打仗的時候,與晉國合謀毀掉齊國。齊莊公在崔家還得罪了另外一個人,就是崔杼的仆人賈舉。賈舉曾經被莊公毒打,打完之後還若無其事地讓賈舉伺候他。賈舉因此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機會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