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的話說得好,對方會覺得:“是的,他知錯了。”對方看到你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和對錯誤的反省,會認為類似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就願意原諒你;如果你在道歉的時候說不到點子上,道歉的話也流於禮節性,對方可能不會從心裏原諒你;如果你的話語中帶有爭辯和挑釁的成分,那麼對方隻會更加氣憤。
道歉不是一種羞恥,而是真摯和誠懇的表現。真心實意的認錯、道歉,就不必以客觀原因做過多的辯解。更不宜一開口就辯解不休。否則,這種道歉,不但不利於彌合裂痕,反而會擴大裂痕,加深隔閡。
勸說的技巧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要勸說別人的時候。營業員與顧客之間可能出現爭吵,夫妻之間可能出現拌嘴,婆媳之間可能對某一件事有爭執,就連公交車上,乘客之間也可能發生紛爭。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有人來協調和調停。
勸說是很難的說話方式,需要有高超的技巧,才能讓激烈爭辯的雙方冷靜下來,避免幹戈相向。如果話說得不好,可能會火上澆油,反而引起更深的矛盾。所以,勸說他人一定要講技巧。
在一條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上,有一對年輕夫妻在吵架。男的有30來歲,戴副眼鏡。女的麵容憔悴,哭得十分傷心,吵著要撞汽車尋死。
丈夫大聲責罵妻子:“你這個沒知識的潑婦,別跑到大馬路上當眾出醜!”一個勁地想拉妻子回去。妻子越哭越厲害,任旁邊的人怎麼勸也不管用。
這時,有位老人走上前,拍了拍那個男的肩膀,說:“年輕人,你看上去像個有文化的人。你有知識,就應該跟你妻子好好講道理,怎麼可以張口就罵呢?你們還是先找個地方冷靜下來,然後再好好談一談。別在大街上這樣吵,讓人看了笑話。”那個男子聽了,覺得很慚愧,不罵了,站在那裏發愣。
老人走到女人身旁,說:“你有話可以好好說嘛。找親朋好友道道苦,訴訴委屈去,把心裏的不痛快講出來!幹嗎要撞車呢?汽車可是個大力士,你這麼個瘦弱的人,怎麼能撞得過它呢?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眾人一聽,都笑了起來。那個女人被大家笑得不好意思,也不哭了。
經過老人的一番勸解,夫妻倆不再當街鬧了,先後走到公共汽車站,上車走了。
夫妻吵架是正常的事,但是如果任由它發展下去,可能會把事情鬧得更大,一發不可收拾。這位老人深諳勸架的藝術,他沒有偏向於任何一方,而是以一個長者的身份,對雙方都給予了輕微的批評。他既指出了雙方當街吵架的不合適,又沒有觸及他們的傷痛處。老人的話及時勸說了他們,讓他們好好溝通,起到了緩解和協調的作用。
會勸說的人可以讓兩個生氣的人和好如初,而不會勸說的人可能會使事情越鬧越大,最後鬧得不可開交,把勸說人自己也卷入進去。在勸說別人時,要注意語言技巧的運用,一定要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樣,勸說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勸說有哪些技巧和忌諱呢?
1.用關心的口吻請雙方消消氣
鬧別扭的雙方之所以互相攻擊,主要是因為正是情緒激動的時候。要勸說他們,先就要讓雙方消消氣。作為調解者,你可以從關心對方的身體出發,用友好的語氣、關心的態度拉近雙方的關係,讓他們不再生氣,繼而對自己產生信任感。
你可以說:“這位大嫂,請您先別生氣,身體要緊。有什麼事您跟我說……”接著送上一杯熱茶,讓她願意訴說。
在說關心的話時,一定要用尊稱,表現出足夠的禮貌與誠意。
2.用和緩的語氣“責怪”其中的一方
有時候,鬧別扭的其中一方是你的至親,比如,你的兒子跟媳婦鬧別扭,你就可以“責怪”兒子不懂事,讓媳婦多包涵。這種做法,能很快地得到媳婦的好感,讓她緩過氣來。而你的兒子是不會計較這些“責怪”的。等事情過後,都會對你更加尊敬。
當你的員工與顧客爭吵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店員與顧客當眾發生爭吵,會影響商店的形象。它影響到的是當時在場的所有顧客,甚至包括這些顧客的親戚朋友。很多商場在《員工守則》或工作規定中都把“禁止與顧客發生爭吵”列為第一條,你可以用批評員工的方式來調解。
你可以說:“嗨,你怎麼能和顧客爭吵呢?有話不能好好說嗎?大嫂,您先消消氣……”
值得注意的是,“責怪”員工的目的,並不是指責員工服務中的不足,而是為了解決與顧客的分歧和問題。所以,不能因此引發顧客更多的不滿,更不能“話裏有話”,隱含譏諷,激怒此時比較敏感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