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醫生兼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早年從事神經學的研究,應用催眠治療精神疾病。1893年與布羅伊爾合作發表《癔病的研究》,提出一個假設,認為病人把曾有過的情緒經驗推到意識之外,由此阻礙了許多心理能力;通過催眠回憶後,情緒發泄了,病就痊愈,由此逐漸發展了精神分析技術。
有人將他和馬克思、愛因斯坦合稱為改變現代思想的三個猶太人,他的學說、治療技術,以及對人類心靈世界的理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領域。
弗洛伊德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於1856年5月6日出生於摩拉維亞,該市現在位於捷克斯洛伐克,當時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他的父親是一個開明而嚴格的羊毛商人,母親是一位典型的猶太家庭婦女。
4歲時舉家遷居維也納,這裏也是他此後一生居住的地方。他在中學時代就顯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對整個人產生了興趣。
當他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讀醫科。一開始弗洛伊德並沒有集中精力攻讀醫學,而是對生物學產生了興趣。
1876年到1881年這6年的時間裏,弗洛伊德在德國著名科學家布呂克的實驗室進行生理學研究。
1881年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882年他訂了婚,並進入維也納總醫院當醫生。
1884年弗洛伊德與J·布洛伊爾合作治療一名叫安娜·歐的21歲癔症患者。從此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1886年春弗洛伊德以神經病學家的身份開了一家私人診所,並在同年9月與馬莎·伯萊斯結婚。他們的婚姻十分美滿,育有三男三女,小女兒A·弗洛伊德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
1893年與布羅伊爾合作發表《癔病的研究》,由此逐漸發展了精神分析技術。
189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論著《歇斯底裏論文集》。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逐漸發展起來。他先從布洛伊爾那裏學了宣泄療法,後又師從J·沙可學習催眠術,繼而他提出了自由聯想療法,1897年創立了自我分析法。
1900年弗洛伊德的第二部論著《夢的解析》問世,這是他最有創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在這裏,他用前所未有的思路,別出心裁的開創一種研究心靈和精神病理現象的新領域。由於對病人及對自己的夢的觀察和分析,弗洛依德發現和確認了無意識心理現象。提出夢是願望的滿足,形成了夢的分析技術。
這本書大大地提高了弗洛伊德的聲望,之後,他的其它重要論著也相繼問世。
1902年弗洛伊德在維也納組織了一個心理學研究小組,艾爾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員之一,幾年以後卡爾·容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兩個人後來都成了世界著名心理學家。
1905年弗洛依德出版《性學三論》一書,他把生物發生原則用於研究心理性欲的發展,對這一問題做了種係發生的和個體發展的觀察與概括。
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國做了一係列演講,當時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
1914年弗洛依德發現自戀的心理現象,並以先天的內部驅力,即愛力來解釋人的行為,認為生命由此得以支持。
1920年,弗洛依德修正關於本能驅力的理論,提出死本能作為補充。
1923年在《自我與本我》一書中,弗洛伊德詳細闡述了他的人格結構理論,認為人格結構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3格部分。
1927年發表了《幻想的未來》,對宗教做了精神分析的評述。
1930年他對現代文明做了剖析,並在1934——1938年間寫成了《摩西和一神教》的批評性著作。
他晚年時期患了上口腔癌,為了解除病根,他從1932年起先後做過三十多次手術。盡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繼續寫出了一些重要論著。
1938年由於納粹分子入侵奧地利,身為猶太人的弗洛伊德不顧八十二歲高齡逃往倫敦。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法創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在倫敦逝世,終年83歲。
弗洛依德終生從事著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曆代文學、曆史、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回遞進、構思步步趨入,揭示出人們心靈的底層,這就是精神分析的內容極其豐富的根源。
弗洛伊德著作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
《歇斯底裏研究》(1895)
在本書中,弗洛伊德在本書中,弗洛伊德通過對歇斯底裏症的形成的分析論述,從而揭示了歇斯底裏症背後那些深層原始意識的根源。他認為,歇斯底裏是多種複雜的心理同常見的動機、目的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產物,是那些正常的受壓抑精神力量,在反常的條件下轉化為變態心理的結果。該書的發表標誌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