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造卷 第三章 留學: 國外的月亮一樣圓(3 / 3)

4、市場

產品是否具有市場,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從創業的層麵判斷,沒有市場的產品,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品,才有可能成功。

三、創業前期積累

創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和實踐,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減少創業風險,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一)關注創業資訊

關注創業資訊,是保持了解創業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的最佳途徑。作為準創業大學生,理當多關注創業資訊,培養對市場的敏銳性,把握行業動態。

1、信息資訊。綜合性報刊並不能提供多少參考價值。我們建議同學們多關注經濟類報刊,如《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人才報》、《中國企業家》等經濟類報刊。此外,網絡資訊要比紙質資訊更具優勢,信息量更大。可以多關注大學生創業網、中華創業網等相關網站。

2、多關注創業成功和失敗的典型事例。對於創業成功的經驗,我們雖然無法複製,但是可以通過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方式,啟發思維。同理,失敗的教訓同樣重要,它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錯路。

(二)參加社團活動

創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商業行為,要靠親身實踐來提高。同學們選擇參加創業協會社團,這樣可以接觸到很多創業人士。要知道,協會社團舉行的諸多活動中肯定離開不了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做報告和企業掛名組織創業競賽。

(三)參加創業競賽

創業競賽,不僅是準創業大學生互相切磋學習的競技場,而且還是接觸大學生創業前沿的有效途徑,通過角色、情景模擬,更直觀感受創業。更為重要的是,競賽獲獎者通常成為風險投資或大老板關注的重點。此外,獲獎團隊還能獲得不菲的創業啟動資金或技術支持。

1、挑戰杯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是由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聯合主辦的大型賽事,分創業計劃競賽和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兩類,每兩年一屆交替舉辦。挑戰杯現已被公認為中國大學生的“科技奧林匹克聖會”。

2、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

由教育部主辦、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承辦的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也是規模盛大的創業競賽,大賽以院校為單位進行報名,由一名指導老師和四名在校學生組成參賽團隊。

3、中科院青年創業大賽

中科院青年創業大賽是中國科學院麵向全國高校及各科研單位優秀青年舉辦的創業比賽。通過建立全國優秀青年與投資者、企業家和社會學者之間合作的平台,促進青年形成和鍛煉創新、創業意識,同時為每一項優秀的創業方案找到資金,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應有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4、廣東大學生“U勢界”創業大賽

廣東大學生“U勢界”創業大賽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主辦、廣東合和數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承辦,屬地方性質的創業競賽。

5、其他賽事

除上述賽事外,較為著名的全國性賽事還有“贏在中國”創業大賽、“創智贏家”創業大賽、“新媒體”創業投資大賽,這些賽事和挑戰杯一樣,專門針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愛好者而設,旨在鍛煉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相關兼職

對於想選擇創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要多參加營銷、策劃、調研等相關方麵的兼職,有利於把握市場動脈,提高對市場的敏感性。

四、創業誤區

1、以創業逃避就業

個別大學生有較高的心氣卻沒有較高的能力,在求職受挫後,幹脆以創業為借口逃避就業,整天躲在宿舍看電影打遊戲。這種現象在高校中並不少見,值得警惕。

2、以創業代替學業

學生在校期間積極投身創業兼職,難免會占用很多學習時間。少數學生甚至逃課去創業兼職。我們建議,如果家境不差,平時多去圖書館看書,不逃專業課,將大部分時間放在學習上。時光荏苒,青春易逝,珍惜求學時光,不應本末倒置。

3、狹隘理解創業

不少學生狹隘理解創業,單純追求經驗積累,選擇在校外開飯店、奶茶店、服裝店等。這些簡單的開店方式,不僅會占據絕大部分學習時間,而且失敗率也很高。

五、創業建議

1、先就業後創業

先就業後創業,是較為現實、穩妥的創業出路。在工作崗位中,有意識地培養人際,積累資金、經驗,彙集社會資源,可為日後的創業提供基礎。

我們跟大家說說身邊的例子。有個二本院校畢業的女大學生供職於一家股票培訓公司,她在公司兩年多的時間裏,不僅跟培訓界講師打成一片,而且還和券商等金融機構的領導關係密切,並且擁有很多客戶。兩年後,她利用十幾萬的積蓄注冊炒股培訓公司、購買設備、租賃場地、招聘員工。還讓幾個券商的領導幫她招聘員工,並提供客戶資源。依靠她兩年多的積累,她創辦的公司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大家想想,兩年前,這名女大學生還是身無分文的畢業生,如果她當時開始創業,可謂是舉步維艱,資金、客戶、經驗等,都是空白。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她不但擁有一筆不菲的啟動資金,靈活運用了工作期間所積累的社會資源,還充分挖掘積累的工作經驗。我們建議采用先就業後創業的方式,實在是基於創業者的經驗教訓。

2、合夥創業

從創業風險考慮,可以選擇合夥創業。據統計顯示,90%的新生企業都會在五年內夭折。選擇合夥創業,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創業風險。單人創業賠的是10塊錢,合夥創業可能隻需賠2塊錢。合夥創業,不僅能解決資金上的困難,而且還能充分發揮不同的專業或技術優勢,共享社會資源,共擔創業風險。

3、加盟品牌店

加盟品牌店,可以利用品牌效應積累資金、經驗,從而可以不斷總結和摸索創業新路,為今後轉型打下基礎。

4、首選傳統行業

很多成功的創業者,是搭上高科技行業和新興行業的快車,從而發家致富的。但是,對於大學生來說,選擇這兩個行業不僅需要較高的啟動資金,而且失敗率極高。所以,前期創業首選傳統行業,通過幾年的資金和經驗積累,可以為日後企業轉型或做大做強打基礎。當然,如果有家庭背景或特殊資源支持,剛開始進入高科技和新興行業,或許能更快獲得成功。

5、就熟不就生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創業要首選自己熟悉或有資源的領域。對於擁有自主技術的畢業生,可以借助技術實現風險融資,將技術成功轉化為資金;對於藝術設計類文科生,可以借助專業優勢,合作開設藝術坊、廣告公司等。

6、學會開源節流

創辦企業,資金永遠是第一位的,隻有做好開源節流的文章,才能保證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

7、提高防範意識

商業詐騙在現實社會中屢見不鮮,具體表現有付款後對方沒發貨,對方收到貨後不付款,產品以次充好、以多充少等。從事商業活動,要防止對方“耍詐”,提高防範意識。

六、優惠政策知多少

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近幾年國家相繼出台了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涉及公司創立、融資、稅收、注冊、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麵。國家推出的政策僅僅起指導性作用,具體實施還得看地方政策細化和貫徹情況。各省市對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各有千秋,主要區別在於優惠和支持的力度不同。

(一)指導性文件

國家部委相繼推出指導性文件,從宏觀上對大學畢業生創業進行政策鼓勵與支持,這些指導性文件主要是為地方政府製定實施細則和貫徹落實提供依據。綜合各部委出台的優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放寬創業條件。畢業生可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注冊地點及創業經營場所。

2、收費減免。畢業2年以內的畢業生如從事個體經營(除娛樂等特種行業外),自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交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3、小額擔保貸款。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到當地人保局進行求職登記,即可按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微利項目的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扶持。對於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貸款規模可適當擴大。

4、勞動保障服務。申報靈活就業和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免費勞動保障和人事代理服務,做好社保關係的接續,落實社保補貼政策。當地人才機構為畢業生2年內免費辦理人事代理,提供落戶服務。

5、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對具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登記求職的畢業生,開展為期不少於10天的創業培訓。

(二)地方性政策

地方性政策,是根據部委的文件要求和會議精神製定的,是大學畢業生享受優惠政策的參考依據,直接關係到創業者的自身利益。篇幅所限,本書無法一一列舉,除了本書博客外,請自行到相關網站查詢,如上海有大學生創業“天使基金”項目、廣東規定允許首期零資本注冊、青島實施創業扶持資金等。

七、名人談大學生創業

(一)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你們不必像我

如果你正在考慮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你應該首先明確地知道:創辦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要冒巨大的風險。我覺得你們不必象我,一開始就創辦一家公司。你應該考慮加盟其他公司並在這家公司中學習他們的工作、創業方法。

(二)創新工場CEO李開複:畢業生先參與創業,再主導創業

1、不要太早創立自己的公司,除非你認為已經準備好了。因為在關於創業上人們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觀念。一方麵,人們太過樂觀,沒有意識到失敗率其實是非常高的。1000個公司裏麵有999個會是失敗的。你必須認識到這點。

2、大學畢業想創業的學生應該怎麼辦呢?有人說:先就業,再創業。這個說法是值得參考的。如果你加入一個“未來你想要創立”的公司,從中學習它是如何運營的,如何成功的,它的企業製度和文化是如何建立的,幾年確實可以進步很多。如果這個公司能提供很好的培訓計劃,那就可以學到更多。

(三)新東方總裁俞敏洪:不讚成大學生因為就業難而盲目創業

1、我不要盲目地鼓勵創業,但是我認為應該支持創業,我認為人生一輩子不創一次業一定是一個遺憾。但是現在的方向是,麵對大學生工作難,大家就拚命鼓勵在大學的時候所有的學生去創業,這實際上是有問題的,因為大學生的人生經驗,由於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能力,對於行業的了解、容忍度等等,麵對創業的環境,他們都是不夠的。創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失敗的,我看到的成功的例子非常少。

2、我通常這樣鼓勵,我是比較堅持大學生畢業先工作,在工作崗位可以積累經驗,可以思考自己未來創業的專業方向。

(四)軟銀亞洲總裁閻焱:我最反對中國大學生創業1、我自己是做創業投資的,最最反對的事情就是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對創業是非常有激情,但是創業這個行業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中國人的激情是最廉價的,但是這種忍耐,對嚐試失敗的痛苦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2、過去有太多人講述蓋茨和喬布斯的成功,但是他們也是經曆過很多年的奮鬥。即使從統計學角度看,1000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也是千分之幾。而如果不成功,則對這個人的心理、事業甚至家庭都產生創傷。

3、中國外部創業環境非常不好,很多財務來源是親戚好友借款,因為銀行不給創業的人貸款。所以我是非常反對大學生創業的,因為成功需要太多知識和人生經驗的積累。

新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