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將心比心難自私(2 / 2)

睡得有點迷糊的肖堯,感覺到了動靜,他微微睜開眼睛,看到靜兒,就往裏移動的位置。靜兒以為肖堯沒有睡著,輕輕的說道:

“肖哥哥,我爸說,讓我不要去和爺爺奶奶提轉學的事,就讓我在城裏念書,能讀到什麼時候,就讀到什麼時候。”

肖堯很困,不想說話。但靜兒的話,他都聽見了,就抬手在靜兒的額頭安撫了她一下。

“我爸還說,人都是命,如果命中注定我不能上大學,就是轉回來念書,也是考不上大學的。”

“靜兒,你爸怎麼盡……。”

再一聽靜兒這麼說,肖堯一下就睡不住了,他立即坐了起來,嘴裏還差點犯上。

“靜兒,你別信這些,你爸那是迷信。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隻要你努力爭取,我敢肯定,考大學對你來說,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肖堯可不信命運之說,他也不希望靜兒這麼小小的年紀,就受到這種消極理念的衝擊。

即便現在時代進步了,社會發展了,但世人普遍還是習慣,把一個人一生的生死禍福、貧賤富貴,歸咎於人一生的命。更有:命中隻有八角米,走遍天下不滿升的俗語。

這就是所謂的認命,也是大眾自我安慰和安慰別人的無奈之詞。錢叔叔認命,阿姨也認命,他們認為靜兒和肖堯相遇,就是命中注定,既是命中所定,那又何必要去抗爭?

其實,“命運”一詞所代表的含義,並非是要人都去認命。命是指先天所賦的本體;運是人生各階段的不同變化。

命是與生俱來的,是不能改變的。命是人一生之所歸,有好命、歹命、窮命、富命各種命。而運則是隨著時空的轉化,會有所不同。運是變化的,運是人一生的曆程,在特定的時段或順或逆、有起有伏。

人們隻有通過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在各方麵充實自己,才能隨時應對不同的運數到來。

“嗯,肖哥哥,我聽你的!”

靜兒非常肯定的點頭,她不是不聽父母的話,也並非是她不孝。她雖小小的年紀,但經曆了貧窮時的煎熬,苦難時的掙命。隻有認識了肖哥哥後,她過的日子才叫生活。

她簡單的理解就是,隻要她聽肖哥哥的,就會有好日子過。

“二子,你這不是給我們出難題嗎?”

“是啊,你叫我們怎麼舍得?你姐姐雖說也在這裏,可是一個星期都見不到一麵,有這小的在這,我們天天還有個盼頭。”

奶奶說著就開始抹眼淚了。燈光下的爺爺和奶奶,一下仿佛老了許多。肖堯這麼快就帶著靜兒回來,兩位老人家是喜出望外。可在靜兒睡著後,肖堯的一番話,卻讓兩位老人的心如墜冰窖。

“奶奶,我也舍不得,可是,我們不能害了靜兒呀,難道你們就不想靜兒將來,考上好的大學嗎?”

“誰說在這念書,就不能考上好的大學了?我不管,反正我不同意讓靜兒走。”

奶奶怕自己被孫子說動了心,堅決表明自己反對靜兒轉學的態度。

“好了好了,老太婆,二子說到現在,就是一個主題,我們不管怎麼做,都要為靜兒的將來考慮,你舍不得她,難道她家裏的爺爺和父母就舍得了?將心比心,我們這時候不讓靜兒轉學,都是太自私了。”

“你個老東西,靜兒走的這些天,你就整天在我耳邊念叨不歇,現在你又來充好人,以後再在我耳邊瞎念叨,我就拿針線把你嘴縫上。”

看到奶奶和爺爺爭吵起來,肖堯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他知道再多說下去,反而會讓兩位老人更加傷心,就推說累了,回到房間睡覺。

省城的奶奶流著淚和爺爺爭執,周鎮的阿姨,也流著淚難以入眠。正如肖爺爺所說,沒能力照顧女兒的時候,她隻能任由錢爺爺帶著靜兒四處流浪,現在有能力照顧女兒了,可這……。

“小惠啊,老師不提轉學這回事,咱不也過來了嗎?你就別再哭哭啼啼的了,哭的我也心煩。”

“那能一樣嗎?一個快要餓死的人,看不到吃的,餓死就算了。可看到吃的了,他怎麼會不想要?哪怕就是吃一口,被人痛打一頓也值。”

小惠阿姨一邊哭,一邊說著心裏的不甘。靜兒遠離身邊在省城讀書,做母親的就是再放心,也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天天和自己在一起的。

“好好好,你去吃,我保證沒人打你。”

錢叔叔也很心煩,他想靜兒回來的念頭,一點不比妻子少。多年來疾病纏身,讓他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很少過問家裏的事。可他畢竟是一個男人,即使他再想靜兒回來,也隻能停留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