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對於傳統的三大節日,那是比任何節日都更加注重的,春節首當第一,中秋節第二。古代帝王都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製。
在農村也好,城鎮也罷,有關月亮,都有許多的傳說。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豐富的想象力,為地球的近鄰---月亮,描繪了一幅幅優雅古樸的美景。
古人八月十五祭月,苛求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如果有婦人歸娘家的,當天必須返回丈夫家,謂之團圓。民間以月餅互贈,也是取團圓之意。
正是因為中秋節的重要性,周敏在十天前,就督促員工加班加點,超額完成了中秋節前後三天的任務,大家沒有一個有怨言。有獎金,有假期,咋能不拚命幹呢?
為了讓全廠職工,都能回家過個團圓的中秋節,小惠阿姨和錢叔叔,把錢爺爺接到了廠裏,他們一家三口,以廠為家,既可一家相聚,又能看護工廠,唯一的遺憾,就是靜兒不再身邊。
還有何碧香,因受夠了家裏曾經的冷嘲熱諷。在把一個月的工資,讓黃班頭帶去給父母以後,也留下來和他們一起過節。吊著手的夾板,早已除去,不做過重的活計,已無大礙。
錢家三口,都在心裏想著靜兒,但誰也沒有說出來,濃烈的節日氣氛,帶著一些淡淡的憂傷。何碧香的存在,不時的會打散這種憂傷的聚集。而她則帶著一抹無望的期盼。
“肖哥哥,我們走了,爺爺和奶奶在家,會不會孤單啊?他們會想靜兒的。他們會不會怪靜兒啊?我都不想走了。”
“沒事啊,肖玉姐姐和哥哥的爸媽,都會來陪爺爺奶奶過節的。他們不會孤單,知道爺爺奶奶,為什麼一早就出去了,不和靜兒說再見嗎?那是爺爺奶奶舍不得靜兒,怕你哭,也怕他們自己流眼淚。”
在開往周轉城的火車上,靜兒有點後悔回家過節了。她為肖爺爺和奶奶擔心起來,肖堯則非常耐心的安慰著她。
肖堯昨晚連夜到達爺爺家時,爺爺奶奶都剛躺下,問他為何沒與父母一起來。前幾日肖堯的爸爸就托人帶信來了,說要全家一起過來過節。
當肖堯說自己直接從學校來,沒有回家時,爺爺奶奶就知道原因了。
爺爺和奶奶都看得出來靜兒想家,但兩位老人也有私心,他倆也舍不得靜兒過節時不在身邊。
“二子,既然你來了,明天一早就帶靜兒回去吧,我們是想留她,但她家裏的爺爺和爸媽,肯定想她,還是讓他們祖孫三代,在一起過節吧。我們這還有你父母和姐姐,說不定你三叔和大姑媽一家也會來。”
“是啊,二子,我們不能那麼自私,人家必定是血濃於水,我們拆散她一家人團聚,就太不厚道了,你們明天一早就走,我和你爺爺提前出去,省得看著靜兒走心裏難過,鬧得靜兒心裏也不舒服。”
爺爺奶奶說好了,見肖堯很累,衣服都濕透了,就讓他快去洗洗,趕緊睡覺。肖堯在洗澡前,先去看看靜兒,哪知靜兒就那樣睡著了,他心裏難受,就把靜兒脫了涼鞋,抱到床上,靜兒卻不讓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