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洋洲和南極洲著名山峰
49.科修斯科山——大洋洲的最高點
山峰小檔案
海拔:2230米
所屬山脈:大分水嶺
所在國家:澳大利亞
這裏是大洋洲的最高點,保留著世界曆史上珍貴古冰川遺跡。被澳大利亞人稱它為雪山,墨累河、馬蘭比吉河、雪河在此發源。科修斯科山被定為國家公園,園內有3個冰河時期形成的冰蝕湖,湖水秀麗多姿,冰鬥和冰磧銀光閃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
澳大利亞全國的最高點
科修斯科山位於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境內堪培拉的西南,是澳大利亞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由花崗岩構成;頂部冬季有積雪,並有古冰川遺跡;海拔1700米以下多森林,以上則為夏季牧場。隸屬於大分水嶺。
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於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由北向南綿延約3000公裏,寬約160公裏至320公裏,海拔一般約800至1000米。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於背風位置,氣候幹旱。它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係和印度洋水係的分水嶺,其北部處於熱帶氣候區,中部處於副熱帶氣候區,南部地處溫帶氣候區。這綿長的大山係像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濕空氣,使山地東西兩坡的降水量差別很大,生長的植物也迥然不同。東坡地勢較陡,沿海有狹長平原,降水充分,生長著各種類型的森林。西坡地勢緩斜,向西逐漸展開為中部平原,這裏降水較少,常年幹旱,呈現一片草原與矮小灌叢的景象。
著名的冬季運動勝地
科修斯科山距離澳大利亞城市堪培拉140公裏。波蘭探險家斯切萊凱於1839年發現科西阿斯科山,並以波蘭英雄塔迪烏什·科修斯科的名字命名。具體地理位置在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悉尼西南354公裏,為著名的冬季運動勝地。
科西阿斯科山山頂終年積雪,因此澳大利亞人稱它為雪山。自雪山山脈發源的河流有墨累河、馬蘭比吉河、雪河在此發源。世界著名的雪山水利工程使流向東南海岸的雪河、尤坎本河河水折向西流,供澳洲大陸東南部地區電力和灌溉使用。自1948年科修斯科山開辟為國家公園,公園占地麵積6134平方公裏。園內有3個冰河時期形成的冰蝕湖,湖水秀麗多姿,冰鬥和冰磧銀光閃閃。佩裏舍穀是澳大利亞最高的旅遊景點之一,穀內有許多旅館,可供數千人住宿,有長達2040米的空中索道。雪山也是度假滑雪、溜冰的勝地,山上的思雷德博滑雪場設施完善,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
皇家國家公園
在科修斯科山附近,有距離澳大利亞首都悉尼最近的、著名澳大利亞的皇家國家公園。皇家國家公園是澳大利亞第一家公園,是聯邦政府於1879年決定建立的。該公園位於悉尼市附近,是世界上第二個國家公園,僅比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晚成立6年。公園內森林植被保護完整,在河穀小溪兩側生長著茂密的天然溝穀林,在陰坡生長著常綠闊葉林。高處,陽坡生長著稀疏的桉樹林。山頂台地,幹旱多風,到處是旱生植物──草樹。在園內到處百鳥齊鳴,最多的是鸚鵡、白鴿和小海鷗,在林間草地上,時而可見袋鼠穿越、跳躍。當遊人野餐時,那些與人為友的飛鳥走獸從四麵八方、成群結隊地來到遊人的腳下,肩上,餐桌旁,等待人們的分享。
公園內設有曆史陳列館,館內展示著公園的全部曆史,建國發展過程,陳列著各種動物、植物、礦物、工具的實物標本,牆上掛著各種圖片,桌上擺著有關的文獻資料,人們從這裏可以了解到100多年前皇家公園的梗概。公園經過幾十年的自然保護和封山育林,成效顯著,絕大部分地區重新恢複了天然次生林植被。現在森林茂密,河水清澈,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已成為既是自然保護成果的典型,也是人們的遊覽勝地。這裏每年接待參觀遊覽者達300多萬人次,已經超過悉尼市的人口總和。
知識鏈接:
袋鼠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裏的除外,都在野地裏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都有分布。
50.布魯斯山——昔日的海底
山峰小檔案
海拔:1226米
所屬山脈:哈默斯利
所在國家:澳大利亞
這裏的植物稀少,是一破碎的塊狀山峰,有許多深穀,穀壁陡峭,令人驚心動魄。二十五億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海洋,經過曆代曆史的沉浮,如今露出海麵。
昔日的海底
布魯斯山位於西澳大利亞州西北部,福提斯丘河以南,隸屬於哈默斯利山脈,其所在的哈默斯利山脈自羅比河上源向東綿延250餘公裏。為一破碎的塊狀山脈,有極豐富的鐵礦、石棉礦蘊藏,植物稀少。布魯斯山是哈默斯利山脈最高峰,海拔1226米,為澳大利亞西部最高點。哈默斯利山脈的形成是由古老的變質岩抬升、斷裂而成,組成岩石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花崗岩、片麻岩和石英岩。在哈默斯利山脈荒涼的群山和高原中,有許多深穀,穀壁陡峭,令人驚心動魄。二十個主要的峽穀中,以漢考克、若夫爾和威諾峽穀最為壯觀,就像山上裂開的巨隙。這三個峽穀彙集到同樣狹窄的雷德峽穀中。這些峽穀兩壁異常陡峭。在雨季,溪流沿著層狀岩石構成的絕壁向九十多米深的峽穀飛瀉而下,在穀底彙成清澈的水池。二十五億年前,哈默利斯山脈還在海底。一層層的沉積物(有些富含鐵質)慢慢堆積,最後露出海麵。長期的風雨侵蝕,水流衝刷層狀岩石形成了現在的深穀。穀底一片翠綠,長滿了棕櫚、桉樹和蕨類植物。布魯斯山的鐵礦石資源豐富,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將於2010—2011年決定是否開始進行其位於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項目的開采,並預計這將耗資3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