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貧窮並不可怕(1)(1 / 3)

“貧”與“富”隻是相對的

麵對著日益豐富的商品市場,我們無數次為自己錢包不鼓而發愁嗎?錢包的鼓與不鼓實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究竟多鼓才算是鼓了?從前我們說起“萬元戶”時,是當成“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看的,可是現在我們多少人的家裏不是已經有萬元以上的存款或家產了嗎?但我們仍覺得窮。因為,又有了百萬元戶、千萬元戶甚至億元戶。

那個廣為流傳的當代民謠,正是說著這樣的現實:“十萬元不算數,百萬元不算富,千萬元才起步。”

隻要看到周圍有比我們富有的人,就覺得自己是一個“貧窮者”,就會因為“窮”而變得不愉快!其實,貧與富是相對來說的,富無止境,但“窮”也無止境。貧窮與富有的區別,就在這樣的一念之差中:“你要是按照自然來造就你的生活,你就絕不會貧窮;要是按照人們的觀念來造就你的生活,你就絕不會富有。”這句格言是我們對待自己錢包的基本態度。

一天,一位腰纏萬貫的富爸爸帶著兒子去農村,想讓兒子接受教育,看看那裏的人們生活得有多麼貧困。他們找了一家極其貧困的農家住了幾天。

回來的路上,富爸爸迫不及待地問兒子:“孩子,這次旅行怎麼樣?”

“好極了!爸爸。”

“你看到這裏的人們生活的貧困程度了吧?”

“當然了。”兒子回答。

“那麼,你從這次旅行中看到了什麼呢?”

兒子不慌不忙地答道:“我看到咱們家有一條狗,而他們有4條。我們的遊泳池隻連到花園的中央,而他們門前的小溪奔騰不息,流向遠方;我們的花園裏安裝著進口的燈盞,而他們的夜晚有滿天的繁星;我們的房子建在一小塊土地上,他們的田野伸展到無邊無際的天邊。我們有傭人服侍我們,而他們為別人服務。我們購買食物,他們親手播種。我們建起圍牆來保護我們的財產,他們有朋友保護他們。”

聽了兒子的話,富爸爸啞口無言。這時,兒子又加了一句:“謝謝你,爸爸。你使我明白了我們是多麼的貧窮。”

一般來說,貧與富形影相隨關係密切。貧是富量化的一個過程,富是貧千辛萬苦追求的目標。然而,事常與願違,貧不僅走進了形形色色的怪圈,與富裕、幸福背道而馳,還蛻化成了貪的孿生兄弟,稍不注意,其模樣還很難分辨。

貧與富是相對的,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富了,要富則見義;窮了,要窮則見廉。不管貧與富,都要有所追求。隻有貧與富矛盾的不斷產生,不斷解決,我們的生活質量才能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麵。真正的生活質量,不在於是否位高權重、腰纏萬貫、名利耀世、金屋藏嬌,也不在於是否清貧,而在於生活的真實和充實,在於它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在於它具有和諧、美好的內容和光明的前途。

一個富人在沙灘散步,見到一個窮漢衣衫襤褸地躺在礁石上曬太陽。於是富人就對窮漢說:你為什麼不去掙錢呢?窮漢說:掙錢幹什麼?富人說:掙錢開工廠。窮漢問:開工廠幹什麼?答:可以掙更多的錢呀!再問:掙更多錢幹什麼?又答:開更多的工廠呀!再問:下麵呢?又答:有了許多的錢就可以全世界去觀光,可以買海邊最好的別墅!窮漢還接著問:去世界觀光,買別墅後又怎樣呢?富人答道:你就可以無憂無慮地在海邊曬太陽了啊!貧窮者說了一句:對不起,我現在已經在曬太陽了,你走吧。

其實,貧窮與富裕的定義往往因人而異,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於貧窮與富有、幸福與快樂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他人不屑一顧的東西可以讓另一人如獲至寶,完全看你站在什麼立場上了。學生們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順利拿到學位。等畢業了,一心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等工作穩定了,又夢想著買房子。無休無止,永遠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當然,這種不斷進取、永攀高峰的勁頭正是我們人生意義的體現。許多人都是從一貧如洗的學生邁入中產階層,艱苦奮鬥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不過也常常聽到一些朋友和同事發牢騷、起抱怨,大多都是為追求生活中的更多更好的東西而不安而焦躁。其實,有的時候,我們應該稍稍停一停、歇一歇。我們常常一心追求我們所沒有的,而忽略了我們手中已經擁有的。正如病魔纏身的人渴望健康,身陷囹圄的人向往自由;貧窮者日夜夢想發財,失戀的情侶渴望愛情。一定是什麼沒有想什麼。中國人常說:“失去的才是最可貴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古時候,有一位年輕人為貧所困,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感到很失意,於是便向一位老者請教,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

老者問:“年輕人,你為什麼失意呢?”

年輕人歎氣說:“我始終都是這樣窮困。”

老者問:“你為什麼說自己窮呢?你還這麼年輕。”

“年輕又不能當飯吃。”年輕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