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老年期——樂觀麵對老年的天空
人一進入老年,社會角色退居其次,生理功能也開始衰退,出現視力、聽力下降,思維遲緩,情緒不穩,易傷感激怒等惡化現象。其實,辛勞了一輩子,多少參悟了生活的真諦,何不繼續向前看,樂觀麵對老年的天空,愉悅舒暢地與人同樂,安享頤年。
老年人的心理發展特征
人到中年,衰退已經出現;到了老年,衰退現象尤甚。進入老年後,首先是體態和外形的變化。臉上爬滿皺紋,頭發花白甚至滿頭銀絲,胡須皆白,落發加劇,牙齒亦漸脫落。這是因為年老體邁、肝腎不足、精血虧耗,不能上升至頭麵膚發所致。其次,內髒器官細胞數量的減少和髒器的萎縮等,會出現腦功能、運動功能、消化功能、內分泌功能等方麵的生理機能老化,出現腦血管病症、骨質疏脆易折、慢性胃炎、肝病等。此外,還有全身各種細胞的不斷損失與功能減退,貯備能力降低和適應能力減弱。這些生理變化,使得感官衰退,智力以不同速度下降,思維遲緩,學習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減退,記憶障礙(對近事的記憶尤甚),言語準確性低,心理平衡能力減弱,情緒不穩,易傷感易激怒,憂鬱悲觀,感歎自己大不如前、力不從心,哀歎“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麵對老年期,要防“心衰”。所謂“心衰”,並非指生理上的心力衰竭,而是指心理衰老。
心理衰老有哪些表現呢?
1自卑。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膽小怕事、不愛交際、缺乏生活熱情,更無創造力和事業心可言;生活簡單隨便,常有等死的念頭。
2多疑。固執刻板、因循守舊、疑慮纏身,常以許多莫須有的清規戒律來自我約束,有的則突出表現為恐懼,怕有飛來橫禍,尤其對自己的疾病所憂更甚,常將普通疾病疑為癌症等。
3敏感。心胸狹隘,嫉妒心重,他們常因小事而與人爭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而耿耿於懷,唯我獨尊是其特性。
人進入老年,因為退出了生活的主角位置,離開了工作崗位,更隨著生理上的衰老,人體器官的退化,致使一些老年人悲觀絕望、焦慮不安、情緒紊亂、生活興趣低迷等。因此,隻有調整心態,保持樂觀,才能使每個老年人都走上幸福之路。
老年期的心理保健
據醫學專家通過測定表明,人到50歲以後,在生理上日漸趨向沉默寡言的性格,遇事多愁善感的心理意識加重。這種生理退化現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扼製,會逐漸釀成老年心理壓抑綜合征,與人交往中表現出急躁、易怒、健忘和所問非所答的現象。
改善老年心理壓抑綜合征的有效方法,便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一點“自作多情”的行為。如閑暇無事或散步時養成自哼自唱的習慣,別人唱歌時,自己也隨聲附和,與人交往中,巧借別人的話題幽默一二。在晚輩麵前,也可時不時地露一手年輕時代的“招數”。
應主動熱情地參與社會交往,如跳舞、演唱、扭秧歌等文體活動等,這可煥發青春,解除胸中積澱,達到身心爽快的目的。
老年人應該掌握心理保健的十個要點:
1保持樂觀精神,培養健康的心理老年人對生活要充滿信心,盡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開闊,情緒樂觀,盡量發揮自己在知識、經驗、技能、智力上的優勢,尋找新的生活樂趣。
2拓展豐富多彩的生活空間老年人應當根據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把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些,如練書法、學繪畫、種花草、養禽鳥、讀書報、看影視劇等。這樣既可舒展心靈,又能學習新知識,
使生活更有意義。
3善於擺脫煩惱,保持清心寡欲麵對生活中的煩惱事不必心緒不安,更不要處於鬱悶狀態,而要通過各種途徑把壞情緒及時釋放出來。對於外界名利之事要善於超脫,對家務事不要過度操勞,讓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4注意飲食營養,加強體育鍛煉一個人身體的健康更能保證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時要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多食用富含維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類、蛋類、豆製品及蓮子、桂圓等。老年人還應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強度以感覺舒適為宜。
5重視人際關係和心理交流老年人既要注意聯係老朋友,又要結交新朋友,要經常和好友聊天談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關心體貼,思想上溝通交流,在集體活動和人際交往中取長補短,涉取生活營養,使自己心情舒暢、生活愉快。
6正確對待環境刺激老年人生活與工作的環境應力求安靜,但現實生活中並不能完全保證,例如,環境中的噪音等不利因素時常存在,老年人如能心平氣和地對待這些刺激,則有利於保持心理平衡。情緒穩定是保護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老年人要善於在刺激中保持和調節情緒。
7防止和克服心理衝突主觀的要求與客觀的限製而引起的強烈或持續的心理衝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造成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老年人在生活與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心理衝突,但要力求控製其強度,持續時間不要過長,老年人要開朗、直率、暢所欲言,消除心理壓力,解除心理衝突。
8要有自知之明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狀況,經常用心理健康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心理行為,促進心理健康。要根據自己的體力與智力等情況量力而行,切不可去做力所不能及之事,否則會在挫折麵前心緒不定,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9樂天知命,知足常樂
知命也就是了解世界上事物發展的規律,樂天就是樂觀地對待事物的發展。老年人對待諸如退休、生老病死及其他生活事件能夠樂天知命,就能夠知足常樂。
10互敬互謙,家庭和睦。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老人的精神狀態和家庭關係、家庭氛圍息息相關。因此,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促進家庭和睦。
結束語嗬護心理健康,做個快樂的自己
結束語嗬護心理健康,做個快樂的自己
生活得幸福與否由人們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境遇總是觸動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使我們不可避免地產生許多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容易煩擾我們的身心,影響甚至阻礙我們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因此,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適應,細心嗬護自己的心情,保持心理健康,永遠做個快樂的自己,這樣才能享受人生。
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動機、目的有明確的了解,對自己的能力有適當的評價,選擇適當的目標,尋求良好的方法,不隨意退卻,不做自不量力之事,才可創造理想的自我。欣然接受現實的自我,可避免心理衝突和情緒焦慮,使人心安理得,獲得健康。
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正如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一樣,也不存在十足的完人。但在認識自我,看待別人的具體問題上,許多人仍然習慣於追求完美,求全責備,對自己要求樣樣都是,對別人也往往是全麵衡量。
人是可以認識自己、操縱自己的,人的自信不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同時也相信自己有缺點毛病。我們放棄了完美,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的兩重性是不可改變的。所以,我們應當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和感覺:我知道自己的長處、優點,也知道自己的短處缺點,我知道自己的潛能和心願,也知道自己的困難和局限,自己永遠具有靈與肉、好與壞、真與偽、友好與孤獨、堅定與靈活等的兩重性。
任何人都有缺點和弱點,任何人也都是無知無能的,隻不過表現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因而,人人在交際中都會有笨拙的表現。有些人由於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缺點,不敢拿出勇氣去革新自己、突破自己,所以,他們情願不做事、不講話、不交際,也不願意在別人麵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如在燈火絢麗、樂曲悠揚的宴會廳裏,他們很想站起來跳舞,可是怕被別人笑話自己笨拙,寧願作一晚上的看客。跳得好的人越多,他們就越鼓不起勇氣。
頭腦清晰的人,絕不以完人自居,他自知有許多缺點,有待改進,而別人的批評正可把這些不自知的缺點揭露出來。我們的臉皮也不可太薄,一受批評,言中你的缺點,使神經過敏,這是缺點。但如果臉皮太厚,無動於衷,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改進自己的缺點,這也是不對的。
一般人,總以為批評自己的是伊敵,而阿諛自己的是好龍。性格懦弱的人,會被嘲笑的力量壓彎了原來挺真的脊梁;而性格剛強的人,則會把別人的嘲笑視作一種促進自我完善的力量。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充分地認識自己,並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隻有這樣鼓舞和接受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上才會有勇氣、有力量麵對,才會不卑不亢,從容應對。
我們不要忘了魯迅先生告誡的一句話:“不要把自己看成別人的阿鬥,也不要把別人看成自己的阿鬥!”要充分自信,平等待人。
相信自己並喜歡自己
學會愛自己,讓自己的身體長得更強壯,讓靈魂陶冶得更高尚,這樣才能更好地關愛別人,也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別人的關愛。
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你的命運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很多時候並不是別人把你打敗了,而是你自己先打敗了自己。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老天爺的臉色,神的恩典,在奇妙的時刻施展。在這之前,我們隻有依賴自己的雙手,先替自己開創一條路來,我們才會看見那份無形流轉的力量。
當你摒棄自身的弱點,以正確的眼光和心態麵對自己的時候,那麼相信你一定能擺正自己在職場中的位置,甚至在社會中的位置,擺正的你一定會在生活的各個層麵信心百倍,遊刃有餘。之後,你就會開始喜歡自己,並且真正懂得靠自己的雙手開創一片自己的天地,這時,你千萬不要詫異,因為你正在盡力做好自己的三部曲,接著走下去,人生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