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早知現在,何必當初?(1 / 1)

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編與讀

當“金牌體育”成為某些體育官員政績的標杆,那麼金牌背後就會不可避免地隱藏起種種肮髒的交易。

記得著名作家趙瑜曾經有過一句令體育界振聾發聵的話:“金牌的搖籃也是腐敗的搖籃。”應該說,早在20年前有識之士就已意識到中國體育所存在的“嚴重問題”和滋生腐敗的根源,其實那時的馬家軍隻不過中國金牌體育的一個典型的縮影:體育官員一手遮天,金牌教練員獨斷專行、克扣獎金,為取得成績不擇方法和手段,運動員被訓練成沒有靈魂的金牌機器……

可讓人心寒的是,作家趙瑜那時的“呐喊”,卻被總局及地方體育局官員視為“打擊報複”,說他當過運動員,結果沒有幹出名堂,就對中國體育產生了“酸葡萄”心理。如今,時隔多年後,當中國體育黑幕及各問題積重難返、各種矛盾日益尖銳、涉腐官員相繼落馬時,外界才驀然發現:當年頗具預見性的不留情麵的反思與批判是多麼的深刻啊。

可是,無比悲哀的是,當年麵對體育報告文學的批判,體育總局官員聽而不聞,對全運會、奧運會選拔賽上出現的各種醜陋現象視而不見。直到2014年11月,當中紀委巡視組向國家體育總局存在的問題亮起紅燈時,我們才聽到劉鵬局長用其渾厚的男中音動情地回應了一句:“巡視組提出的意見一針見血、切中要害,使人振聾發聵。”

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本刊專題編輯 張 偉)